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72|回复: 0
收起左侧

[转帖] 格非、李洱对谈:现代写作与中国传统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863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金v1_05紫银v1_03紫银v2_02紫铜v1_05紫铜v2_03紫铜v3_05红铜v1_05灰金v1_05灰铜v1_05灰铜v3_01绿金v1_01绿金v3_04绿银v3_05绿铜v3_05蓝银v1_05蓝铜v1_05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2 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格非、李洱对谈:现代写作与中国传统

  近日,由北京出版集团旗下十月文学院举办的名家对谈“格非、李洱对谈:现代写作与中国传统”活动在十月文学院(佑圣寺)举办。该活动为第二届“北京十月文学月”重点活动之一。

  著名作家、十月文学院顾问、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与十月文艺出版社签约作家、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助理李洱就“现代写作与中国传统”的问题进行对话与交流,围绕“传统”与“创新”这两个对于中国当下文学重要又复杂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剖析和深刻解读。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十月文学院院长曲仲出席活动。

  “传统”与“创新”是两个历久弥新的问题,是作家创作始终绕不过去的话题。对于中国当下文学而言,这两个问题的重要性与复杂性愈发突出。格非、李洱两位文坛重量级作家对“现代写作与中国传统”的解读与思考,为“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呈现了新的发声。

格非:中国文学的主体性还没有建立起来

  格非说,提到“传统与写作的关系”,首先想到的就是艾略特,艾略特曾说年轻作家在年轻的时候怎么写都可以,但30岁以后想继续写作的话就必须去了解历史。艾略特认为传统是一个大的结构,任何一个个体的作家,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创作,无论批判还是赞成,他都会与传统构成一种对话关系,会改变这个传统。

  李洱也不约而同想到艾略特的观点:所有的写作必须放到大的谱系里面,看作品跟这个大的结构或者谱系构成呼应关系。任何写作一方面要继承传统,另外一方面也要有变化,这个变化从哪儿来,这个变化显然是由社会的发展而相应产生的。

  格非说,从五四运动、陈独秀、鲁迅那一代,面对现代化都采取了激进的态度,看到了中国融入现代性的急迫,但是现在我们可以坐下来冷静地谈论、思考这些问题。格非认为中国五千年文明基本保存的载体就是农村,这个文明在今天慢慢的告一个段落。诺贝尔文学奖曾想颁给鲁迅,在联系到本人后,鲁迅说“我还不够格。”“我想鲁迅明确拒绝的原因是中国文学的主体性还没有建立起来。如何建立这个主体性,仍然是当下紧迫的任务。莫言先生作为我们这代人当中一个代表,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样一个肯定,是当之无愧的,但其它作家的作品在国际语境中没有丝毫影响——中国文学在世界上得到自己的位置,这个过程还没有开始。”

李洱:对传统的继承犹如盐和盐的对话

  李洱认为对传统的继承不是生搬古人的词汇,而是与古人的精神相通。如果仅仅是模仿古人,句子再漂亮,再有知识,他的知识也是一种死亡的关系,并没有构成对话关系,那种的写作是一种完全无效的写作。当代作家语言的使命就是不断的创造出一种语言,这种语言就是个人的语言。对此李洱做了个有趣的比喻,当咸肉非常咸时,必须把它泡到水里,水里面放上盐,然后才能够变成一种现在的盐和过去的盐对话。咸肉里面的含盐量高于清水里面的含量,咸肉里面的盐会跑出来,而水里面的盐跑不进去,这个时候咸肉就会有效缓解,不再那么咸了。要解决腊肉的咸度问题只能够用盐,任何写作就是跟泡咸肉一样是盐跟盐的对话,你必须本身保持着在场的经验的时候,你才可能来自遥远的那个盐力,才能够构成对话关系,这个写作才有效,你这一块咸肉才能够吃到嘴里。

  据了解,活动预告发出后,有近200名热情读者通过十月文学院公号踊跃报名。因场地有限,经筛选,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学生,鲁迅文学院的青年作家以及各界文学爱好者100余人参加了活动。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3-29 06:30 , Processed in 1.487328 second(s), 5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