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停靠,一座城》记录年轻人的城市故事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894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金v1_05紫银v1_03紫银v2_02紫铜v1_05紫铜v2_03紫铜v3_05红铜v1_05灰金v1_05灰铜v1_05灰铜v3_01绿金v1_01绿金v3_04绿银v3_05绿铜v3_05蓝银v1_05蓝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03: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停靠,一座城》    李婧、村上春花    新星出版社

  《停靠,一座城》缘起于一个备受关注的网络写作计划“100个城市生活的人”,记录了三十多位年轻人的城市故事,在首都一线、在家乡县城、在海外异国,这些70后、80后、90后上演着一幕一幕,或冷眼旁观、或立身奋斗、或避风留恋,体验着种种心情,或为成长、或为挫败或为温暖,一个个故事,是属于他们的微小历史,一个个故事汇集起来,又构筑起我们时代的宏伟图景。他们的故事不传奇,却朴实而真诚,他们的声音不大,却发自内心,无论你正停靠在哪一座城,总有一个故事会引起你的共鸣。

  [作者简介]

  李婧,自由撰稿人,目前运营公众号“零点de故事”“鹿之角”。二〇一五年六月,与村上春花共同发起“100个城市写作计划”,邀请世界上不同城市的年轻人,写出他们与所在城市的故事。本书由李婧主导,多位作者撰稿。撰稿者中有大城市打拼的职场人、有国外求学的留学生、有县城小镇中努力的年轻人、也有漂泊异乡寻找自我的旅行达人,他们都生活在城市,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城市故事”。

  [编辑推荐]

  “100个城市生活的人”,1个汇聚5大洲100座城市70000+粉丝的写作计划;

  《停靠,一座城》,从百余封投稿中精选出31个故事,传递1代年轻人的心声。

  逃离一线、留守故园、奔赴海外、漂泊天涯,再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足迹。

  无论你正欢笑、还是哭泣,无论你正停靠在哪里,这本书,写给你。

  《停靠,一座城》缘起

  缘起

  文/李婧

  两年前的初夏,我在上海发起了一个线上活动——“100 个城市生活的人”集体写作计划。很荣幸,有许多陌生人参与其中,让我认识了一些人,也读到了许多特别的文字,有了今天集合成集的成果。一切回想起来如梦。

  作为一个三十岁出头的自由写作者,两年前辞职时,我不过想证明一个可能性:我在这一座城市生活的经历,是否可以由他人突破?我在有限人生里获得的认知,是否可以由他人来帮我变得更深邃、更广阔?出于“认知世界”的私心,我发起了这个“浩浩荡荡”的线上写作活动。

  在这两年时间里, 我和几个伙伴们通过经营一个公众号(city_100)来发布收集到的稿件。类似于“命题作文”,让陌生人描述他们与城市的关系,是一种不可预期的体验。在你打开邮箱前,你不会猜到,你即将打开的这封邮件是关于日本还是新加坡,是关于中国的“北上广”还是某个边陲小城——有许多地方连名字都没听过,但只要你打开这篇文章,你就通向了一个陌生空间,和那里一个与它有关的人。

  在几百篇的城市文章里,有的人以老练的文字讲述了一种波澜不惊的生活,有的人以青涩的观察提供了一种新鲜的视角,有的人幽默,有的人哀伤。他们呈现出不同的情感,也不局限于描写一座城市,而更多关注城市里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人与生活。在风格迥异的文本和图片中,我读到了许许多多的可能性,也验证了那句古老的话:“生活在别处”。

  令人诧异的是,在“百城写作计划”进行的这两年里,许多作者和读者成为了朋友。很奇怪吧,他们因一篇文章飞向一座陌生城市,寻找写这座城市的人,和那里的人成为朋友。他们共同感受一座城的气息—那里的食物、那里的空气、那里的温度、那里的颜色……不再像游客一样走马观花地浏览景点,而是真实地走近那里生活的人,把地图上的名字变成更加立体的故事。

  当我以一篇《上海,一个我永远无法亲近的城市》发起这个活动后,我受到了各种质疑,也得到了许多理解。我想我记录的是个人与城市的情感,有的人并不能感受到,因为我们毕竟经历不同。但我也不经意间唤起了许多和我一样“停靠”在这里的人,也不难想象,其他在北京、在深圳、在大阪、在巴黎……世界各地的人们,一样用文字唤醒了散落各处的年轻人心中的共鸣。

  一座城市,能给你温暖的记忆,也能给你冷酷的记忆。其实并不在于我们与那些建筑隔了多少距离,而是我们与其间的人,是远的,还是近的,是冷的,还是暖的。我们在那里,是不是获得了一种理想生活的可能?

  显然,上海于我并不是唯一的可能。这些年来,我在五个城市长居过,生于南京,大学就读于广东,出国留学,又回到上海工作。而如今,我在第六个城市杭州,尝试一种新的生活。即便在过去一年我回到家乡,南京溧水,我也发现了我与它新的联系——我重新看待它,重新审视它,关于它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也在我“重新生活”后又获得了新的感受。是的,连城市也会成长。我们同样也在成长。很高兴的是,发起这个写作计划后,我不经意间经历了一些作者和读者的成长。他们用心记录了自己过去或现在生活的城市,他们也在更新着现在新的变化,不断获得新的感受。这些一点一滴汇聚起来,就是一个个年轻个体的微小历史;许多个真实故事汇集起来,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宏伟的时代面貌。

  如果你想在这本书里读到一个名家对某座城市的文化解读、理性分析或历史回顾,很抱歉,这本书并没有这些“干货”。但如果你也是一个在各个城市辗转生活的人,如果你也曾离开家乡,奔赴新的地方,尝试过各种可能,你一定能在下面的这些故事中获得一点共鸣。

  最后,附上我在二○一五年六月二十六日发起“百城写作计划”时的小文。

  我希望它能如我发起时所说:永不截稿。

  二○一七年三月二十六日

  -――――――――――――――――――――――――――――――――――――――

  发起文

  很多人都读过保罗· 格雷厄姆的一篇文章,Cities and Ambition,中文译作《市井雄心》。

  他在文中说道:“每个城市都倾向于一种雄心壮志”,不同城市传递的信息不同,也影响着居住在那里的人以何种方式生活。

  我没有在他文中提到的任何一座城市生活过,但我强烈地认同,这些年来我所居住过的城市,传递了不同的价值观,也影响了现在的我。

  为何会选择在北上广奋斗;

  为何回到不起眼的县城家乡;

  为何又漂洋过海去异国。

  身边的人们,包括我在内,都在不断的迁徙中长大。

  提着行李去读大学,又提着行李换房换工作。

  并非没有乡愁,只是在不停的变换与尝试中,我们才能找到

  最适合自己的某种方式。它也许是机缘巧合,也许,就是生活的必然。

   但我们既然选择了定居某处,就放弃了在他处生活的可能性。

  这也是一种悲哀。

  于是人们热衷旅行,想短暂地消除这种“排他性”。因为,生活总在别处。

  然而,世界大,生命却不长,我们永远有到不了的地方。

  有时间没钱,或者有钱没时间,总是人们无法跨出一步的理由。

  我们甚至会在蹉跎中问自己,常年如一日的状态,是不是才叫“生活”?

  于是我想,不如让一百个人写他们所在的城市吧。

  那些你我都没有办法体验的生动——爱与恨,喜与悲,宁静或喧嚣,美景和味道,不如就让属于那里的人们来诉说。

  “100 个城市生活的人”集体写作计划,就这样诞生了。

  最后,自然是发出邀请:

  请你和你的朋友一起来写;

  让我们用有限的故事,描绘一个无边的世界。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4-29 07:16 , Processed in 1.509775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