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匠人》之后:申赋渔《半夏河》继续书写乡村记忆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392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5-5 02: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半夏河》   申赋渔  湖南人民出版社

  25个《匠人》背后、没有说出的故事

  时空阻隔,故土与村庄变得温煦

  写下来,故乡便不会消失

  《半夏河》是申赋渔继《匠人》后创作的又一部关于传统乡村记忆的散文集,作为“个人史三部曲”的终篇,申赋渔以“少年大鱼儿”的视角,讲述申村的人文掌故、乡邻之情和渐渐消失的乡风乡俗。二十五章往日故事,串连起对中国乡村传统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的珍贵记忆,意在表达“人需要靠着记忆的美好来对抗粗糙的现实、焦灼的心绪和纠结的情感”。

  [编辑推荐]

  ☆乡土中国的余韵  个人史三部曲终章

  申赋渔继《一个一个人》《匠人》后

  于万里相隔的异国,思故乡风土人事,追索生命的来处

  ○讲述申村的人文掌故、乡邻之情和渐渐消失的乡风乡俗

  ○串连起对中国乡村传统文化、传统生活方式的珍贵记忆

  ○用美好回忆对抗粗糙的现实、焦灼的心绪、纠结的情感

  ☆著名设计师 朱赢椿 再次担纲书籍装帧

  瑞典轻型纸专色印刷、无勒口单封面

  一本柔软而轻便的小书——呈现简约质朴、适宜翻阅的“水之书”

  “我想用水来做这本书。因为这本书没有《匠人》那样沉重,也不像《一个一个人》那样艰难。虽然看起来很伤感,可是不难过,还有些淡淡的美好。这是一本被水打湿的书,或者说,是一本被雨淋湿了的书。书里写的是少年的故事。所以我想设计得干干净净,就像少年的时光。”——朱赢椿

  ☆只要记忆的河在流淌,人就可以诗意地存在

  “如果写下来,我的故乡就不会消失了。同时,我将真切地看到我是谁,

  我又怎样成为现在的自己,我活在怎样的一个世界上,我又在一步步走向哪里。”——申赋渔

  [作者介绍]

  申赋渔,作家。著有《匠人》《一个一个人》《中国人的历史:诸神的踪迹》《不哭》

  《逝者如渡渡》《光阴:中国人的节气》《阿尔萨斯的一年》《愿力》等多部作品。

  内容涉及历史、宗教、人文、环保等领域。现居巴黎。

  后记

  许多年过去,流淌着半夏河的村庄一点点地消失。我已经不太做关于故乡的梦,可是却一直在做另一个梦。

  满世界都是雨,什么也看不清。世间的一切都被雨虚化成了背景。

  在这样的雨里,一个破旧的站台,像是被遗弃了,自暴自弃地站在荒野里。站台的顶是铁皮的,雨打在上面,蓬蓬地响着,没完没了。顶子和四根光溜溜的圆柱子,刷着红色的漆,因为时间长了,变得暗黑并且锈迹斑斑。

  我总是在这个站台上等车。可是我不知道我要去哪里。

  去哪里呢?去哪里呢?我着急地问自己。

  每次都是,车还没有来,我就急醒了。

  直到今天,每隔几年我就会做一次这样的梦。做得多了,在梦里也怀疑是梦。就跟自己说,咬自己的手腕,如果不疼,就是梦。咬了,疼。

  只有无处可去到绝望了,才会让我醒过来。

  梦里的这个站台,是我在无锡时做的。我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江南大学的一个校办工厂里做汽车的站台。我只是工人们的一个帮手。他们偶尔会让我用电焊枪焊几个接口,大多时候,是用刷子把做好的站台的架子,漆成红色。一遍又一遍地油漆。我的脚曾经在抬这铁的站台的时候被砸过,一瘸一拐了一个多月。这段受伤的时间里,我干得更加卖力,我每天都在担心会被辞退。于是这个站台的样子,就刻进了我的梦里。

  我到底想去哪里呢?我不知道。我只是在走。我从申村来到无锡,从无锡又去了广州、珠海、上海、北京,后来在南京待了许多许多年。然后,我又辞掉了南京的工作,漂在了巴黎。在巴黎漂了几年了,心里还是一样的孤独与茫然。在梦里,还在想着下一个去处。可是命运给我开了一个玩笑,我最想去的,竟然是那个我一直在逃离,我曾发誓永远不再回去的我童年、少年时的家乡。

  去年的夏天,我开车去鲁昂,一出巴黎,就看到一个又一个宁静的小村,像被时光遗弃了,默默地座落在草地与林木的深处。教堂的钟声不紧不慢地响着,一幢一幢灰色的房屋,聚居在这塔尖高耸的教堂周围。所有的窗户底下,大门外的墙边上,都开满了鲜花。阳光透过村中央的泉水池,波光闪现在旁边的长椅上。不远处一群老人,认真地玩着滚球。滚球场的旁边是从塞纳河淌来的小河。小河绕着村子走了一趟,又到远处去跟它汇合了。河边高大的橡树底下,高水车的巨轮已经不再旋转,轮木上爬满了藓苔。风里传来牛脖上的铃声,牛群越过羊群,正向草地的深处走去。这是几个世纪来,几乎没有变动的图画啊,我只要略为修改,就是我想象中的中国故乡的样子了。

  可是这毕竟不是我的中国故乡,这只是我思乡的一个影子罢了。在很久之前,我就把故乡丢了。现在,人到中年,又要把它找回来。太难了。走到哪里,看到一丝仿佛故乡的样子了,就高兴。可是我那个真实的故乡,已经在时光里消散了,找不回来了。

  我当然希望在这个世界上再能找到这样一个地方。如果一时找不到,那就暂且安放在这文字当中吧。它可以在文字之中安睡,也可以被思乡的人,在任何时候唤醒。

  在不久后的某一天,或者遥远的未来,如果听到有人沙沙的翻书声和轻轻的叹息,我将带着欢喜和他招呼,领他去我的生命河的河畔漫步。你看到的半夏河,河水永远清澈,倒映着又美丽又忧伤的过往,一个少年的时光在这里不停地往前流淌。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如果说世界上所有的河都是相通的,某一天,当我们走在异乡的河边上,看到一段激流、一朵浪花、一圈圈荡开的波纹,也许就是从多年之前的,故乡的小河流淌而来。当我们踏进这条河的时候,是踏进别人的岁月,也是踏进自己的乡愁。

  写故乡的半夏河,也不只是为了乡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半夏河。这个半夏河,因为流过去了,因为留在时光之中,才这么美好。岁月会把苦难的一切柔化和过滤,然后贮藏在心深处的一个一个小抽屉里。当你再次翻阅的时候,这些小卡片上,更多的是深情与温暖。人要靠着这记忆的美好来对抗粗糙的现实、焦灼的心绪和纠结的情感。

  现实的热浪扑面而来,然而不管怎样,只要记忆的河在流淌,我们就可以诗意地存在。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4-29 20:18 , Processed in 1.274056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