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最后一个戏班 (中国故事) 》(全本)作者:任菲【MOBI】

[复制链接]

管理员 - 管理勋章高级版主 - 高级版主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3374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铜v3_04绿银v3_04绿金v3_05紫铜v1_05紫银v2_02紫银v1_01紫金v1_01紫铜v2_01紫铜v3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4-8 2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后一个戏班 (中国故事) 》(全本)作者:任菲【MOBI】




  《最后一个戏班(中国故事)》记录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间秦腔戏班的故事。
  简介: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身边以“最后”为名的事物越来越多,比如“最后一个士大夫”、“最后的贵族”。这是时代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最后”象征着告别,让人惋惜却又无可奈何。
  如今,听戏的人越来越少了。但是一篇关于秦腔、关于戏班的网文,却不胫而走。2013年6月,本书的作者任菲写了一篇小文,记录她第一次探访戏班,第一次看现场戏的经历。6月10日,她以长微博的形式,用自己很少更新、只有300多粉丝的微博账号发表了这篇文章,没想到短时间内被转发了2000多次!
  转发和评论的读者大多是像作者这样平日不怎么关注戏曲的青年人,他们纷纷表示深受感动,甚至有人说看哭了;还有人读者私信作者,问是否能为戏班捐款,并积极地为引发更多人的关注献计献策……
  《最后一个戏班(中国故事)》是任菲对民间秦腔戏班——武月戏班的深入采访,文中追溯和记录了班主侯武郎先生和这个戏班的前世今生。嘶吼的秦腔终究渐行渐远,侯武郎十五年来的坚持和最终放弃,都在悲凉中不无悲壮!伴随着戏班的衰落的,是传统技艺的后继乏人,以及农村人口的外流、传统风俗的衰落……
  对于秦腔以及广义上的传统戏剧,有人说“这些挺好的,不过已经过时了。”从结果看,武月戏班的确衰落了、解散了、“过时了”,但为什么关于这么一个存在于某名不见经传的西北小城的民间戏班的故事,会令这么多并不一定看戏的人为之动容?恐怕,还是有那么些并没有过时的东西根植其中吧!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俺下过您的E书了,谢谢啦 。。。查看更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13 12:06 , Processed in 1.334014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