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你的孩子具备这8大能力吗?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409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7-5 16: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 (美)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

斯坦福大学曾经发生这么一件事:一个大一新生到校后,快递公司把他从家里寄来的箱子送到了宿舍外的人行道边。箱子又大又重,他不知道怎么把它们弄到自己的房间去。于是,他给妈妈打电话,妈妈给宿舍管理员打电话,管理员找人把箱子搬进了他的房间。他告诉宿舍管理员,他不知道如何找人帮忙。这是全球排名前10的斯坦福大学里发生的真实案例。美国知名教育工作者、连续10年担任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的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说,这是养育的失败。在《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一书中,她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

崇拜父母

并不利于孩子成长

曾担任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及本科生顾问十多年,深受学生喜爱的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常年与大学招生官、教育工作者、家长及学生接触,对他们有深入的了解。《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以大量生动的事例呈现出了美国家长过度教养的现状,并指出过度教养给这一代年轻人在心理健康、工作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等多方面带来的危害。

不少中国父母也走在同一条路上:在“爱”的名义下,没有节制地把各种东西塞给孩子,不管是吃的还是精神上的。事实上,正如吃多了孩子就会消化不良一样,精神上的过分营养也会消化不良。

本书的翻译彭小华女士说,这本书尤其触动她的是,朱莉谈到当今很多美国年轻人把父母视为最尊重、最崇拜的人时深感忧虑。“包括我在内,成为孩子最好的朋友、最崇拜的人不是很多父母的宏愿吗?可是,朱莉认为这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独立,甚至提倡年轻人以孤儿为榜样。我也以此警醒自己:作为母亲,虽然自己还健在,但要把自己当作仿佛不在人世一样,不干预,让孩子独立为人行事,在他们没有询问、请求的情况下不主动给予建议、评论。对于中国父母来说,这不容易,因为我们普遍严重缺乏和孩子之间的边界意识。”

具备8种能力

是父母给予的最好成年礼

高考刚刚过去,家长在翘首以盼孩子金榜题名之时,有没有想到,孩子即将离开家去读大学,他们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吗?他们适应新的环境吗?而你是否已经习惯了为孩子代劳呢?

父母们喜欢为孩子代劳,初衷当然无比美好:不耽误孩子的学习。但若谈到人生成功,能否应付压力、处理好人际关系之类的事情,重要程度并不亚于考试成绩。

朱莉在《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中,提出18岁的人不仅成年,还要成人,论到成人,就需要具备以下8种能力:

获得8种能力

父母要有节制地关心孩子

有人曾提出疑问,18岁就必须有能力挣钱和打理财务的能力,是否为时过早?毕竟,18岁还在求学。对此,朱莉解释道:“成年之前,孩子们不了解赚钱的不易,也不了解各种东西的成本和如何管理金钱。我们希望他们在大学尝试做兼职,并非是需要赚多少钱,而是要培养出孩子完成工作任务的责任感,知道赚钱的辛苦,从而不去肆意挥霍财富。”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总是竭尽全力为他们铺平道路,避开所有陷阱。但事实却是:只有经过自己的尝试,孩子才能拥有生活能力和坚毅的品格,学会对抗挫折,取得成功。

朱莉呼吁父母们:“孩子们不会在第18个生日的午夜时分,魔术般地获得这些能力。因此,父母帮助孩子的方式不是寸步不离事事代劳,而是闪到一边,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让孩子具备这些能力,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成年礼。”如何才能培养孩子获得这些能力呢?一言以蔽之:放弃过度养育,要学会有节制的关心孩子。

对话彭小华:

有节制的关心

并不是漠不关心

广州日报:在作者看来,如何才是“有节制的关心”?会不会一不留神就变成“漠不关心”呢?

彭小华:“有节制的关心”具有适度的特征,体现养育者的理性品格,既关心、支持孩子,又给孩子锻炼和体现能力的机会,有助于孩子形成独立、自信、自我效能感,既让孩子感觉到爱,但又不会遮蔽孩子。

“有节制的关心”并非不关心、不闻不问,只是不会帮孩子做他会做或者几乎会做的事,会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放手让孩子做事情、做决定。而“漠不关心”和泛滥的关心、过度养育一样,都是需要避免的。

广州日报:朱莉在书中提出“18岁必须掌握的8种生活能力”,其中必须能够承担风险和必须能应对各种压力,有什么不同呢?

彭小华:“风险”和“压力”是不同的概念。能够承担风险指承担自身行为、决定可能导致的危险和灾祸,而不是转嫁给父母,比方说,如果在学校和同学打架了,那就应该接受行为后果,而不是让父母去找老师说情;如果把书包忘在学校了,那就要自己想办法拿回来,而不是把困难交给父母。

这里的“压力”是心理压力,指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机体内部状态所造成的人的生理变化和情绪波动。作为学生,孩子会面对作业的压力、考试的压力、人际关系的压力。孩子面对压力时,理智的养育者不是挡在孩子面前,而是告诉孩子保持平静,和孩子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积极行动,尽最大的努力,至于最终的结果,反而不用看得那么重要。

广州日报:翻译本书过程中,最触动您的是什么?

彭小华:朱莉写作本书的出发点是“对青少年和年轻人的强烈担忧”,她坦承,开始她相信过度养育是“那些父母”的问题,后来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就是“那些父母”中的一员。我得说,虽然我的孩子基本符合朱莉所说的成人标准,但是,翻译的过程中,读到她描述的过度养育做法,我有时候也感到如芒在背,像她一样,曾经我在某些方面也是“那些父母”之一,现在,我仍然需要警惕。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16 18:51 , Processed in 1.168308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