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哪些科学观点必须去死》:科学观点也有“保质期”吗?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911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金v1_05紫银v1_03紫银v2_02紫铜v1_05紫铜v2_03紫铜v3_05红铜v1_05灰金v1_05灰铜v1_05灰铜v3_01绿金v1_01绿金v3_04绿银v3_05绿铜v3_05蓝银v1_05蓝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4-27 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哪些科学观点必须去死》 (美)约翰·布罗克曼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人文

郑渝川

“哪些科学观点必须去死”,这不是在宣称科学无用,恰恰相反。

约翰·布罗克曼1996年创建了思想性网站Edge。Edge汇集了欧美国家一大批顶级的思想家与科学家,还有著名的演员、纪录片导演、媒体人,涉及的学科门类包括物理学、哲学、生物学、认知科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人类学、心理学、地理学,不乏诺贝尔奖得主和普利策奖获得者,堪称当世“最伟大的头脑”的最强大阵容。

Edge1998年起发布年度问题,许多思想家与科学家提交自己的见解。这逐渐成为欧美科学界、思想界的一项年度大事件。2014年Edge的年度问题就是“哪些科学观点必须去死”,灵感来自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1858-1947,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发表过这一观点,“一个新科学真理的胜利,与其说是其反对者的信服和领悟,还不如说是因为其反对者终于死了,而熟悉这一新科学真理的新一代成长了起来”。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哪些科学观点必须去死》,由约翰·布罗克曼本人主编,汇集了175位思想家与科学家就上述命题提交的答卷。尽管受篇幅所限,参与“哪些科学观点必须去死”讨论的思想家与科学家并没有像撰写论文一样,细致给出论证过程,而是较为简练地阐述了自己认为应当证伪、推翻的现有某种科学理论、主流看法、关键假设的看法以及相关的理由和意义所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这些参与讨论的思想家与科学家是借此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传递更具挑战性的有关科学、人文及科学人文融合问题的看法、新建构的常识。

这本书内容密度极高,涵盖几乎所有前沿和热门学科领域,读者可以通过这样一本书了解科学界、思想界关心的重要议题,开阔视野,对新的科学发现、假说及其前景形成直观认识,增强科学素养,同时也能切实改善科学、社会问题的伦理素养。

有趣的是,书中多位科学家、思想家对于普朗克提出的“哪些科学观点必须去死”这个命题本身也提出了不同看法。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生理学教授贾雷德·戴蒙德曾著有全球级科普畅销书《枪炮、病菌与钢铁》《第三种大猩猩》,他认为“通过替换旧想法,新想法终将取得胜利”的观点本身就不正确,这样的思维方式也该被埋葬。贾雷德·戴蒙德认为,新理论很多时候起到的作用是填补旧理论没有涉及的空白领域,“相比于替代旧理论,科学的发展还有很多不同的道路”。

传统观点认为,人的智力、情绪控制能力等都是与生俱来的。20世纪后半期以来,认知科学、神经科学挑战了这种定论,证明大脑具有可塑性。但在神经生物学家、眼科专家、乔治·华盛顿大学副校长利奥·夏卢帕看来,大脑可塑性的观点很大程度上被滥用和误读了,特别是被当成塑造婴儿智商、改善年长者记忆水平的商机的使用,已经大幅度地偏离了科学原理本身。

曾著有《群体性孤独》的麻省理工学院社会学教授、科技与自我创新中心主任雪莉·特克尔挑战了“机器人伙伴”这一机器人时代到来将引起的话题,指出“我们认为自己是在制造新机器,而事实上却是在塑造新人类”,强调人与人之间才能相互关心和对话,滥用机器人而忽略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的价值是很不明智的。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16 16:54 , Processed in 0.741106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