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7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军事历史] 《扒着门缝看历史》(全本)作者:徐世平 【TXT】【bruno9008】

[复制链接]

管理员 - 管理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 11: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读徐世平先生的《扒着门缝看历史》,他写了这么一些人,诸如杨度、冯自由、徐世昌、张勋、冯国璋、王国维、周作人、陈独秀、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张居正等等,年代跨度既久,人物涉及更是方方面面,“以自己的感觉,去揣摩古人的心态”。作者自谦为“读史的眉批”,然这种眉批却闪耀着作者的眼界见识与人生洞达。
  历史人物通常都是多面体的,而不是我们以往教科书上的简单好坏的分类。就像作者所云:“我读历史,喜欢读人而不喜欢论事。其实,历史就是由一大堆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读懂了人,也就读通了历史。”是人,就有人的七情六欲和喜怒哀乐,就有人性的复杂,就有人性的卑劣与高尚。譬如作者笔下的杨度,“因此,杨度的不认错,是性格决定的;不知错,则何来认错之有?其一旦知错,就会义无反顾,将一切置之度外。这样的人,比之那些“朝三暮四”之徒,实在是可敬多了。”(《“不认错”之怪人杨度?》)
  徐世平先生以其体验的真切和对古人的同情与理解,论述各种各样的历史人物,让我们有了“他乡遇故知”般的温暖,或者因其独特卓异的深刻,颠覆了我们内心的常规图景,让我们瞥见了真理的影子与久违的常识,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的另一种色彩。事实上这些人物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在舆论机器的笼罩下,他们的本来面目早已被圣化、被神化、被美化、被丑化、被格式化,因此,留存在我们记忆中的,是他们在化装舞会上的精彩表演,是教科书上道貌岸然的伟人或小丑。而作者用锋利的笔,划开了他们的面具,让我们看到了硝烟散尽之后,残留在历史羊皮纸上的点点血迹,看到了隐埋在历史后面的不动声色的真相存在。
  扒着门缝看历史,其实表明了一种民间的立场。《喜欢“反动文人”的理由》一文里,写道:“我们读书的年代,常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有一篇文章,名叫《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它是中学课本里的经典文章。当年,语文老师说,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批判林语堂的“战斗檄文”。林语堂何人?答案是明确的:“反动文人”也。但是,这位反动文人,写过什么东西,又有什么样的观点,我们是一概不知的。”正是这“一概不知”引发了作者强烈的写作动机,他重新寻找历史人物的坐标,以自己的观点看待历史上的人与事,而不是官方一锤定音式的盖棺定论。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玄铁会员 - 等级≥主簿

沙发
发表于 2015-6-1 09:44 | 只看该作者
另类角度看历史,也许可以读出更多的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5 08:52 , Processed in 0.647379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