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南宋盐榷》:盐政,影响南宋历史的一个关键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428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11: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宋盐榷》 梁庚尧东方出版中心

在中国历史上,盐长期与铁、农税等,构成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西汉时期,围绕《盐铁论》的争辩甚嚣尘上。此后历朝皆遵汉制,盐务掌控在中央手里,实行一套专门的、严密的管理体系。盐政,可谓国之根本。

我国台湾历史学家梁庚尧师从林伯羽,他的《南宋盐榷》立足前辈的研究基础之上,丰厚翔实,是南宋盐史研究的一项综合成果。该书收录梁庚尧九篇长论文,共计43.3万字,最早的一篇是《南宋的淮浙盐场》,写于1986年间;最后一篇是《南宋政府的私盐防治》,发表于2006年6月。两篇专论淮浙盐场,三篇论述闽粤盐政,两篇论述川盐,最后两篇论述私盐防治。

宋代盐税的征取办法,大致分为官鬻与通商两种方式。“官鬻为政府直接专卖,由官府自运自销,甚或配售于民;通商则为政府间接专卖,由商人向政府请钞运盐,亦即钞盐法在制度上属于通商。”实质就是中央和地方的盐税分配。官鬻法即高度垄断的专卖法;通商法相比要自由一些。这两种方法假如失衡,必会引起连锁反应。《南宋盐榷》所展现的盐政危机,就是在失衡状况下暴露的各种问题,以及朝廷希图解决却落空的各种失败之举。

淮浙盐区原来实施官鬻与通商并行,到了南宋晚期,淮浙盐的官鬻盖以朝廷的政令来推动,收入归于朝廷而非地方。至于福建,在南宋初年三度试图推行钞盐法,都未能成功。总的来看,南宋盐政呈现日益僵滞的形势,高度垄断,与民争财。商人若想牟利,只能从事私盐贩运,地方政府参与其中,以质次掺沙的食盐充斥替代。到了晚期,军队因为供给不足甚至也参与贩卖私盐,盐户逃亡、反抗事件屡屡发生。

南宋政府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曾多次改革。比如,宋理宗(1205~1264)时期,改革盐政的主要举措就是收买浮盐,但此举后来招致批评。因为官收浮盐会影响到盐民、贩子、百姓各方面的利益,又不易控制官吏趁机勒索,故容易激化矛盾,后渐废弛。弊疴沉久,医治难矣!

梁庚尧对材料的搜集极其丰富,完整、详细地呈现了南宋盐政改革的图景。不过,对于隐藏在各项措施之下以及贯穿改革的经济思想的衍变,作者并没有清晰地将它拎出来。因为论文合集的缘故,《南宋盐榷》长于专题的研究,线性的梳理并不重视,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有点难以抓到头绪。所以,若想有更宏观的整体理解,最好还能阅读其他专著。毕竟,盐非小事,历史需要多种声音。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4 09:31 , Processed in 1.536137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