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4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梦乡的通行证》:对传统文化的守望与歌吟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425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4-29 1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梦乡的通行证》,赵叶惠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8月出版

中国的传统文化涵盖面非常广,但首重的是家国情怀。诗集的字里行间,充盈着诗人爱家、爱乡、爱国的火灼情愫,弘扬着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与审美追求,呈之以朴质、生动、睿智的诗句。

《祖屋》一诗的题记为:“迷失传统,心必迷惘。”全诗写到“祖屋”的优美环境和样式的古旧,写到当代人对它的忽略、冷漠及遗弃,但是“我抑制不住地呜咽/擦洗尘垢/扫除蛛网/漆色犹好的牌匾/有着温润的光泽/线装的书籍/整齐地摆放在八仙桌面/让桌椅井然有序/撕下那些黯淡的图画/留下古朴的檀木对联”,他浩叹“自从我们搬出祖屋/住上洋房/甜酸苦辣尝遍/却总是无可奈何地失眠”,然后大声宣告:“我要喊来家人/ 打扫干净其它房屋/加固墙体维修屋面/让我的子孙后代常常回来/洒扫庭院/高枕安眠”。

“祖屋”这个意象,就是传统文化的厚重符号,表述的正是作者对“迷失传统,心必迷惘”的思考与警醒。

诗人爱家爱乡,爱故乡土地上的山水、田畴、草木、炊烟,并衍生出浓重、灼热的爱国之情,是承续了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人文基因。“我从塞外早早地来了/迎接仍有些料峭的第一缕春风/带着春意的第一丝春雨/并且遭遇第一声霹雳/她们,能够治疗我的自闭症”。《江南,我来了》中这样的诗句,在集中俯拾皆是,看似平白,却有缱绻缠绵的韵致。

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周易》中早已提及:“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两物相杂谓之“文”,中国人珍视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故处在群体中的人应该尊重群体,强调关系,希望通过推己及人这种共性的弘扬,来达成整体的和谐。而人群相处的要义,是人群相处的礼仪道德及接应之道。叶惠用诗来表现他崇尚德性、尊重群体、强调关系的价值追求,十分动情。《清明节写给儿子的信》,是写儿子清明节因忙不能回家陪同父母祭扫祖坟,于是他发出忠告:“但是,从明年起/清明节,你应该回来/我要带你认识通往祖宗住处的路径/你懂得在那里虔诚一跪/才能在人世真正站立”。他在《致妻子(组诗)》中,歌颂夫妻几十年的相濡以沫、心心相印,对当代许多年轻人的闪恋、闪婚、闪离有着刻骨铭心的观照作用:“你眉心已有短而深的竖纹,/令我痴谜的凤眼也有些黯淡。/但你回家的脚步,/我隔老远就能听到!”

叶惠对传统文化的守望与歌吟,除了血缘上的质朴感情外,还有他对传统文化典籍的研读和颖悟,且下力甚多,他与友人合作撰写《曾国藩生平事迹》,便是佐证。“诗礼传家”,也是我国的一个优良传统。他藏书、读书、写书的心得体会,也在诗中时时凸现:“每一个汉字/都像祖先的遗容/黑色的字符/镇定各色魂灵”(《读史》);“书斋,本是清瘦的/如今也肥了”(《关于书斋及其他》);“唯有这枚书签/似还残留手的余温”(《书签》)。这种书卷气,使得他的诗作在草根性的日常叙事中,又具有另一种尊贵与雅逸,从中生发出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与不衰的魅力。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 12:36 , Processed in 1.442094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