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dragonkym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小仲马《茶花女》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133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7317341#
 楼主| 发表于 2019-3-25 00: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茶花女》
  作者:(法)亚历山大·小仲马
  成书时间:1848 年
  类别:长篇小说
  版本推荐:王振孙译,外国文学出版社版
  亚历山大·小仲马(1824—1895),19 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
  他的父亲是以多产闻名于世的杰出作家大仲马。在大仲马奢侈豪华而又飘浮不定的生活影响下,小仲马最初“觉得用功和游戏都索然寡味”。20 岁时,他就结识了一些有夫之妇,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另一方面,小仲马又热切地期望着自己也能像父亲一样,扬名于文坛。于是,他也开始从现实中取材,从妇女、婚姻等问题中寻找创作的灵感。
  1844 年9 月,小仲马与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一见钟情。玛丽出身贫苦,流落巴黎,被逼为娼。她珍重小仲马的真挚爱情,但为了维持生计,仍得同阔老们保持关系。小仲马一气之下就写了绝交信去出国旅行。1847 年小仲马回国,得知只有23 岁的玛丽已经不在人世,她病重时昔日的追求者都弃她而去,死后送葬只有两个人!她的遗物拍卖后还清了债务,余款给了她一个穷苦的外甥女,但条件是继承人永远不得来巴黎!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地震动了小仲马,他满怀悔恨与思念,将自己囚禁于郊外,闭门谢客,开始了创作之程。一年后,这本凝集着永恒爱情的《茶花女》问世了。此时,小仲马年仅24岁。
  《茶花女》以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耶的生活经历为主线,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作品艺术表达上独特而新颖。组织情节时,用了追叙、补叙、倒叙,手法多变,生动有致。一个个悬念的设置,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释卷。特别是作品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有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据称,《茶花女》当时一经出版即轰动全国,尽管上流社会恼怒地批评道:渲染妓女生活,是“淫荡堕落”、“低级下流”。但更多的人们则为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她的灵魂悲号,以及男主人公阿芒痛彻肺腑的悔恨,都强烈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令人“心神飞越”。
  小仲马一举成名,他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1852 年,五幕剧《茶花女》上演了。剧场爆满,万人空巷。当小仲马将《茶花女》演出大获成功的消息,告诉远在比利时的父亲时,电报上写道:“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父亲立即回电:“我最好的作品正是你,儿子!”
  小仲马的处女作《茶花女》所取得的成功无疑是巨大的。虽然小仲马后来发表的无数优秀问题剧,今日爱好者都已寥寥无几,但这一部作品就足以使他取得如大仲马一样的名声。《茶花女》也许在社会道德方面未必替小仲马争得好的评价,但却实实在在令这位作者在死后依旧名垂千古。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大小仲马”构成了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父子双璧”的奇观。
  《茶花女》后来被改编成歌剧,由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威尔第作曲,影响更为深远。不久,无论是剧本还是小说,很快就跨越国界,流传到欧洲各国。它率先把一个混迹于上流社会的风尘妓女纳入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开创了法国文学“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而它那关注情爱堕落的社会问题的题裁,对19 世纪后半叶欧洲写实主义问题小说的产生,写实性风俗剧的潮起,却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茶花女》也是最早被介绍到我国的西方文学名著。1897 年,著名翻译家林纾将它介绍到我国,当时译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产生了“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支那荡子魂”的巨大反响,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1907 年,我国留日学生组织“春柳社”,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在日本东京首次公开上演,这次演出还标志着我国话剧的开端。
  内容梗概
  玛格丽特原来是一个贫苦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开始了卖笑生涯。
  由于生得花容月貌,巴黎的贵人公子争相追逐,成了红极一时的“社交明星”。
  她随身的装饰打扮总是少不了一束茶花,人称“茶花女”。
  茶花女不幸得了肺病。在接受矿泉治疗时,疗养院里有位贵族小姐,身材、长相和玛格丽特差不多,只是肺病已到了第三期,不久便死了。小姐的父亲摩里阿龙公爵在一次偶然散步中,发现玛格丽特很像他女儿,便收她做自己的干女儿。玛格丽特说出了自己的身世,公爵却答应,只要她改变过去的生活,便负担她的全部日常费用。但玛格丽特不能完全做到,公爵便将钱减少了一半,玛格丽特入不敷出,到现在已欠下几万法郎的债务。
  一天晚上10 点钟,玛格丽特小姐回来后,一群客人来访。邻居勃吕当司带来两个青年,其中一个叫阿芒·杜瓦,是税务局长杜瓦先生的儿子,他真诚爱着茶花女。一年前,玛格丽特生病期间,阿芒每天跑来打听病情,却不肯留下自己的姓名。邻居向玛格丽特讲了阿芒的一片痴情后,她只表示感谢。
  玛格丽特在和朋友们跳舞时,她的病突然发作,阿芒非常关切地劝她不要这样残害自己,同时向玛格丽特表白了自己的爱情。他告诉茶花女,6 个月以前,他捡到她手套上掉下来的纽扣,至今还珍重地保藏着。玛格丽特原以为人情淡薄的心灵再次动了真情,她送给阿芒一朵茶花,以心相许。
  爱情激发了玛格丽特的热情,她决心摆脱百无聊赖的巴黎生活,到乡下和阿芒住一段时间。为此需要一大笔费用,她准备独自一人筹划这笔钱,就请阿芒离开她一晚上。阿芒出去时,恰好碰上玛格丽特过去的情人来访,顿生嫉妒,产生误解。但不久,两人又冰释前嫌。
  经过努力,玛格丽特和阿芒在巴黎郊外租到一间住所。公爵知道后,断绝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她背着阿芒典当了自己的金银首饰和东西来支付生活费用。阿芒了解以后,决定把母亲留给他的一笔遗产转让掉,以还清玛格丽特所欠下的债务。巴黎的经纪人来信要他去签字,他暂时离开了玛格丽特。
  然而,签字不过是阿芒父亲骗开儿子的一个计谋。他单独找到玛格丽特,恳请她还回他的儿子与家庭的清白。他告诉玛格丽特说,他有一个女儿,爱上了一个体面的少年,但他的未婚女婿的家里打听到阿芒和玛格丽特的关系后表示:或者是阿芒和玛格丽特断绝关系,或者是退婚。玛格丽特先是痛苦哀求杜瓦先生不要拆散她与阿芒,这等于要她的命。可是杜瓦先生毫不相让。
  她只好为阿芒和家庭作出牺牲,答应了杜瓦先生的“恳求”,发誓与阿芒绝交。
  阿芒接到绝交信,万分痛苦地和父亲回到家乡。玛格丽特回到巴黎后,则重新过起昔日荒唐而奢华的生活。她接受了一位男爵的追求,他帮她还清了一切债务,又赎回了首饰和马车。
  阿芒禁不住自己对玛格丽特的深切思念,又来到巴黎。他决心报复玛格丽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玛格丽特,处处给她难堪。骂她是没有良心、没有情义的娼妇,把爱情作为商品出卖。玛格丽特含垢忍辱,面对阿芒的误会,伤心万分地劝他忘了自己,离开巴黎,永远不再相见。阿芒却要她与自己一同逃离巴黎,逃到无人知晓的地方,紧紧守着他们的爱情。玛格丽特说她不能那样,因为她已经起誓。阿芒误认为她与男爵有过誓约,便气愤地推倒玛格丽特,把一叠钞票扔在她身上,转身而去。玛格丽特大叫一声,昏倒在地。
  玛格丽特受了这场刺激,从此一病不起。她的病情严重,脸色苍白,大家都把她忘了,她失掉了财源。临死前,债主们都来了,带着借据,逼她还债。执达吏奉命来执行判决,查封了她的全部财产,只等她死后就进行拍卖。
  弥留之际,她几次叫着阿芒的名字,“从她的眼里流出了无声的眼泪”。死后只有一个好心的女邻居米利为她入殓。当阿芒重回巴黎时,她把玛格丽特的一本日记交给了他。从日记中,阿芒才知晓了她的高尚心灵。“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终爱我的证据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里也就会显得越加崇高。”
  阿芒怀着无限的悔恨与惆怅,专门为玛格丽特迁了坟,安了葬,并在她的坟前摆满了白色的茶花。
  精彩篇章推荐
  1.“阿芒迁坟(第6节)阿芒怀着一颗沉痛忏悔的心,为玛格丽特迁坟。他那神情恍惚,痛不欲生的一举一动经过作者精致的描述,奠定了全书凄凉、深沉而又辛酸的总基调,令读者凄然心碎。
  2.互诉衷情(第10 节)阿芒终于在玛格丽特病倒时得到倾诉衷情的良机。他的赤诚爱情逐渐唤醒了玛格丽特久已干涸的灵魂,两人热烈相爱,对话极其简洁、动人。
  3.不安的幸福生活(第18、19 节)玛格丽特与阿芒离开巴黎,来到乡间开始新的生活。两人厮守的幸福是如此美丽和令人眩晕,以致他们时时担心会发生什么。这是全书节奏最明快的章节。
  4.“复仇”的爱情(第24 节)阿芒满怀被愚弄的心情疯狂报复玛格丽特;玛格丽特则因种种原因,含垢忍辱,承受心灵上最痛的创伤。重重误会,情节曲折,是全书爱情冲突的最高峰,描绘十分感人。
  5.“苦难”的爱情(第26 节)以日记形式披露了一位风尘女子为了情人的幸福,欲爱不能,含悲忍痛、饱蘸血泪的心灵历程。充满强烈的悲剧情调,是解开全书种种矛盾冲突的钥匙,爱情的误解到此全都消散,人物的悲剧命运由此得到升华。
  精彩语言辑录
  △只要付出真实的感情,无论对方是何种女人,都足以使男人升华。
  △被人焦急等待的回信,总是在人们不在家的时候来到的。
  △当一个男人终于爱上,如同他被人爱上的时侯,这个男人一下子就享尽了人间的情感,经历这次爱情之后,他的心对其他任何人都关闭起来。
  △人生真美好,看你戴什么眼镜去看。
  △头脑是狭小的,而它却隐藏着思想;眼睛只是一个小点,它地能环视辽阔的天地。
  △我们这种人,一天换不到情人们的欢笑,一天讨不住他们的虚荣,他们就抛弃了我们..我们再也不是我们自己,我们也不是活生物,只是些死东西罢了。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30 21:18 , Processed in 0.189845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