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捡来的瓷器史》发现中国瓷史的重要瞬间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429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0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捡来的瓷器史》  涂睿明  湖南人民出版社

  从偶然捡到的古瓷碎片中

  发现中国瓷史的重要瞬间

  《捡来的瓷器史》选取了中国瓷器发展历史上十个重要的节点,以工艺为骨架,以历史、文化与美学为血肉,尝试勾勒出瓷器史整个发展的历程,作者将这些历史节点,通过一块块并不引人注目的、所谓拣来的破碎瓷片引出,以小小瓷片切入,从工艺史的发展出发,兼及文化、美学、技术与贸易的历史,并着重梳理了景德镇作为瓷都在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景德镇的工艺技术发展引发的瓷业变革。整本书,见微知著地勾画出瓷器史在宋元至清末民初这一历史阶段的发展面貌。

  [编辑推荐]

  蛰伏景德镇、潜心瓷器的制瓷人——涂睿明

  从工艺史出发,畅谈瓷器背后的美学与文化

  书中涵盖:

  ◎材料、工艺、技术分工的演进对瓷业发展的影响——

  制作一件瓷器的七十二道工序

  一件青花瓷是如何被烧制出来的

  景德镇的瓷器为什么会被称为“假玉器”

  ……

  ◎欧洲、日本瓷器对中国瓷的学习仿制,及贸易交流——

  克拉克瓷——欧洲持续百年的瓷器热潮

  伊万里瓷——中国风的模仿品与替代品

  威治伍德瓷——两种文明的碰撞

  ……

  ◎天青、冬青、粉青、梅子青……青瓷竟有如此多种类

  冰裂、蟹爪、牛毛、鱼子纹……谁说裂纹不是一种美

  青花、斗彩、粉彩、珐琅彩……当日用品成为艺术品

  [作者介绍]

  涂睿明

  长物居陶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著名瓷人、陶瓷文化研究者、作家。致力于景德镇瓷艺复兴,传承传播传统陶瓷文化、美学,推动传统陶瓷艺术的当代转化。已出版《制瓷笔记》。

  自序

  我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紧邻昌江河,与浮梁古县衙近在咫尺。古时景德镇被称为昌南镇,意思就是昌江之南。而china,就被认为是昌南的音译。昌南声名之盛,让浮梁显得默默无闻。其实历史上,浮梁的闻名甚至远在景德镇得名之前。白居易千古绝唱的《琵琶行》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名句。虽然后来景德镇声名远播,但一直也是归浮梁县管辖,而浮梁县因此成为一方大县,派驻的官员,常常高至五品。

  至少明代以来,县衙就在现在的位置,因而数百年间,行政中心便在此处。周围一带的田地里,到处散落着各朝各代的古瓷片。前几年,城市改造,还能够经常发现一些碎瓷的填埋坑,一旦发现,对于陶瓷爱好者来说,无异于阿里巴巴发现四十大盗的宝藏。当然,我不会有这样的幸运。多数时候,碎瓷都是被当地村民挖出,卖给古玩商,再经过一道又一道的转手,传到全国各地,最后变成陶瓷爱好者的私藏。

  这一带的瓷片多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只是当地百姓熟视无睹,完全不当一回事。多数瓷片虽然年代久远,但因为太过普通,即使在古玩市场,也没有什么价值。2015 年,写作《制瓷笔记》的那段时间,我每天下午在门口大路上散步,常常因为田间的瓷片停下脚步。有时某块菜地刚刚翻过,还会有许多“新”的瓷片暴露出来,虽然大都不值钱,却都是一手的资料,满是历史的印记。

  那些天刚好在听陈丹青先生的《局部》节目,大受启发。一个局部的视角,会有别样的趣味和新鲜,不必那么端着,非要大而全。一块瓷片,便能引出一段故事、一些知识。虽然只是一片片陶瓷的局部,不过有一天,或许拼起来,便是一部不一样的陶瓷史。受捡来的瓷片启发而想到陶瓷史的某个问题,于是竟动笔写下一两篇文章。进而又想,如果有一天文章多起来,便可以成书,书名

  就叫“捡来的瓷器史”。

  写作的过程一波三折。最初的设想,完全是碎片化的书写。虽然已经乘兴开始动笔,不过何时可以完成,却完全没有规划。又因为当时全力投入第一本书的写作中,很快就放了下来。

  碰巧年底遇到浦睿文化的陈垦先生,聊了聊接下来的几个写作计划。不想最没有计划的这本书,倒是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并给了我很多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他的一句话,让我对书的构想进行了重要的调整——他说:“既然叫史,我们多少要有点野心!”

  2016 年年初,《制瓷笔记》顺利出版,我决定开始重拾起《捡来的瓷器史》的写作。我不断转换视角,找到不同的切入点,又将其重新整理,希望对书的结构进行重新构架。但越整理,越发现要写的内容超出能力

  的范围。大块地分:陶瓷史的重要瞬间,是把瓷器史按时间作横切;单项工艺或陶瓷装饰的历史,比如成型工艺的历史、青花瓷的历史等,是对瓷器史作纵切。还有瓷器史上的人、瓷器的生活史以及瓷器的风物史。事实上,即使是第一大部分,写作的角度就会有很多,比如站在工艺史的角度,或者是文化史、美术史甚至是贸易史。每一个角度,都足以独立出来写一本书。于是,我多次与陈垦先生交流,不断做着减法,最后,把内容限定在“瓷器史的重要瞬间”这个部分,其他的部分,将来单独成书。

  我们今天大多数时候理解的瓷器史,基本可以称为编年史。哪个朝代,出现了什么样的风格;哪个时期,诞生了哪件名器。于是,当人们谈及宋代的五大名窑与景德镇窑时,都将它们理解为一种并列关系,各具特色,各领风骚。但事实上,它是一部成长史。宋瓷只是青涩少年,在之后的数百年间,不断地成长、成熟,有时候也遇到一些困难,出现危机,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所以,我选取了瓷器发展历史上十个重要的节点,尝试勾勒出整个瓷器史发展的历程。而这个成长的历程,工艺是它的骨架,历史、文化与美学是血肉。

  瓷器史最重要的节点,由一块块并不引人注目的破碎瓷片引出,这些瓷片,无论如何无法靠“捡”来完成。某块特殊的瓷片,非但根本就捡不到,即使是富于瓷片收藏的藏家,也未必拥有。好在得到余骏、余善勇和张扬等诸位先生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补充了捡不到却必需的瓷片,在此一并感谢。

  写作的过程,困难重重。某些问题,了解不深因而出现种种错漏,在所难免。不过好在我把它当作一个学习的过程,心理上就没有那么大的负担。对自己而言,亦收获巨大。于是,这本书的写作,也成为我个人成长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5 17:50 , Processed in 0.618457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