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静静地顿河》再现俄国历史大转变时期时代的脉搏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133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3-28 0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静静的顿河》
  作者:(苏联)肖洛霍夫
  成书时间:1928 年~1940 年
  类别:长篇小说
  版本推荐:金人译,人民文学出版社版
  《静静的顿河》是苏联著名作家肖洛霍夫的一部力作。此书共分为四部,从1928 年开始直至1940 年,共用了12 年的时间才创作完成。肖洛霍夫这部处女作一经问世,立刻受到国内外的瞩目,被人称作“令人惊奇的佳作”,“苏联文学还没有遇到同它相比的小说”。此书于1941 年获斯大林奖金,1965年肖洛霍夫因此书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的苏联作家。
  肖洛霍夫(1905~1986)从小热爱读书,年轻时参加了革命,创作《静静的顿河》之时,他年仅23 岁。如此年轻和并未受过良好教育的肖洛霍夫是否有能力写出这样一部卷帙浩繁的宏篇巨著呢?这曾经引起许多人的质疑,并引发了一场文坛公案,有人指出肖洛霍夫纯属抄袭,并提及一位无名作家。
  面对这些责问,当时年仅20 多岁的肖洛霍夫有口难辩,又不知什么原因竟拿不出手稿,最后还是斯大林亲自出面为其解围。1991 年,肖洛霍夫20 年代末写此书的两部手稿被发现,当局召集专家进行笔迹鉴定,确系出自肖洛霍夫的手笔,这段公案才终于了结。继《静静的顿河》之后,肖洛霍夫陆续发表了《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等作品,确立了他在世界文坛上的不朽地位。
  《静静的顿河》描绘了1912 年至1922 年间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苏联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顿河两岸哥萨克人在这10 年中的动荡生活,广泛地反映了哥萨克独特的风土人情,哥萨克各个阶层的变化、广大哥萨克在复杂的历史转折关头所经历的曲折道路,以及卷入历史事件强大旋涡中的主人公葛利高里的悲剧命运。
  这部小说场景宏伟,画面生动;气势雄浑的战争和革命场面与细腻的日常生活场面相互转换,风景描写与人物心理变化彼此衬托;众多人物及其命运在历史事件的错综复杂中得到了深刻表现。正如肖洛霍夫写给高尔基的信中所言,他在《静静的顿河》中所写的“都是严酷的真实”,这一点是其最大的成就之一。本书另一成就是塑造了葛利高里的复杂形象。小说整个复杂而曲折的故事以他生气勃勃的登场开始,以他的痛苦、孤寂的下场结束。小说全部重大而多方面的内容都是通过他坎坷、艰难和最后毁灭的一生经历而联结成一个有机整体。他的形象得到小说里最多方面深入细致的描写,在他身上倾注着作者的全部思想和艺术激情。
  小说的艺术成就也是很突出的。结构是庞大复杂的,但它大而严谨、杂而不乱。整部长篇小说共分四部八卷,由于作者的精心安排,情节的发展腾挪跌宕,故事演变曲折自然,头绪纷繁而线条分明,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小说时空转换阔大,具有一种特别豪迈的气魄。对于整个故事情节的描绘,最明显特点是真实事件与艺术虚构的结合。同时采用粗犷浓烈和深微细腻交替使用的手法,真实再现俄国历史大转变时期时代的脉搏。《静静的顿河》的故事叙述,引用了许多民歌民谣,以很大篇幅描绘不断变幻的自然风光,极具乡土风情,同时达到烘托人物的目的。语言清新明快,技巧多样,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这部长篇小说从1928 年发表以来,曾经得到斯大林的青睐,这也是肖洛霍夫在大肃反期间保全性命的主要原因,它还受到过高尔基和罗曼·罗兰、鲁迅、小林多喜二和海明威等世界知名作家的高度赞扬。当此书被译成德文在德国发行后,印数竟超过了德语作家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它先后被翻译成世界上几乎所有的主要语言,而且一版再版,畅销全球,是当代世界文学中流传最广泛、读者最多的名著之一。它的影响已是世界性的。
  《静静的顿河》就其内容和主题的深刻性,它的囊括现实的广度和揭示生活过程的深度,它的刻划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生动性和发掘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深刻性,以及多方面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技巧,都不愧是一部既磅礴壮观又委婉细腻、扣人心弦的史诗性长篇小说。
  内容梗概
  麦列霍夫一家生活在帝俄时期顿河流域的鞑靼村里,这家的小儿子葛利高里爱上了邻居家斯捷潘的妻子阿克西尼亚。阿克西尼亚长期受到丈夫的虐待,便乘斯捷潘在军队服役期间,与葛利高里有了私情。葛利高里的父亲为了避免丑事外扬,安排了他与村中一位姑娘娜塔利亚结了婚。但葛利高里并不爱她,不久公开与阿克西尼亚同居,成了村中一件丑闻。
  葛利高里的父亲羞愧难当,痛打了儿子。葛利高里一怒之下离家出走,他和阿克西尼亚跑到村外富户李斯特尼兹基家中帮工。这段时间,阿克西尼亚生了个女儿。不久,葛利高里应征入伍。
  娜塔利亚见丈夫对自己毫无感情,痛苦得想要自尽。但经麦列霍夫家百般劝慰,她终于平静下来。葛利高里第一次休假回家,发现阿克西尼亚和地主家当军官的少爷尤金勾搭成奸。不巧的是他们的女儿不幸死去。葛利高里怒火中烧。他找到尤金打了一架,又痛打了阿克西尼亚一顿。然后回到自己家中,请求娜塔利亚的原谅。两人言归于好。休假结束时,娜塔利亚已怀了孕,不久便生了一男一女双胞胎。
  葛利高里在军队中勇敢杀敌,因此被授予十字勋章,成了村中第一个骑士。在部队中他遇见了哥哥彼得罗和情敌斯捷潘。斯捷潘屡次想加害葛利高里,但无法下手。葛利高里反而在一次战斗中救了斯捷潘一命。两人恩怨抵销。
  这时政局发生了动荡。布尔什维克在军队中鼓吹革命,这很快吸引了众多的士兵。由于艰苦、思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疲于奔命的士兵们已处于瓦解状态。不久,克伦斯基临时政府取代了沙皇。接着十月革命爆发,苏维埃政权建立。很快,不甘心失败的反革命武装卷土重来。国内战争爆发了。
  一向以酷爱自由著称的哥萨克民族情绪异常强烈,要求建立一个顿河流域自治政府,许多人加入了反革命武装。而更多的人则组织起来与白军作战。许多葛利高里的朋友为革命先后献出了生命。葛利高里也成为红军中的一名军官。不久,波得捷尔珂夫任顿河地区领导人。他率领军民向白军发起攻击。
  葛利高里看到波得捷尔珂夫残害被俘的哥萨克军官并处死全部俘虏,他深为不满,于是离开队伍回到了家乡。
  葛利高里回到村中后,便传来红军要打来的消息。村民们都准备逃离,葛利高里却不愿意。接着传来的是红军烧杀抢掠的消息,这引起人们极大恐慌。村民组织了军队以作反抗。葛利高里拒绝了村民要他作头目的要求,彼得罗成了头目。在白军反扑下,革命军溃败。葛利高里遇上了被俘的原红军上级,并怒斥他残杀白军战俘的往事。
  1918 年时,顿河哥萨克地区成了革命与反革命争夺的战场。鞑靼村中有人倒向白军,有人倒向红军。葛利高里和彼得罗都已成为白军头目。彼得罗心狠手辣,是一个彻底的反革命。葛利高里却在忧郁中度日。他不愿滥杀无辜,只想在兵荒马乱中保全自己的生命。他无意参与什么主义之争,只想早日和平。
  叛乱仍在继续。这时,尤金回到了家乡。他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胳膊,回来后便与一个女人结了婚。他以前的情妇阿克西尼亚仍在等着他。可是尤金结婚之后再也不愿意和她来往了。他们亲热一阵之后他便给了她一些钱让她走。阿克西尼亚倍受打击。
  葛利高里厌倦了战争,他返回了鞑靼村,红色政权已接管了村子。他现在对阿克西尼亚已没有丝毫恋情了,而对娜塔利亚渐生好感。红军巩固统治后便开始肃清异己。葛利高里被列入首批名单。他听到风声,连夜逃走了。
  随着政治监禁和处决不断增加,哥萨克人不堪忍受红军滥杀无辜而揭竿而起,叛乱在较短时间内就获得了成功,彼得罗很快成为指挥官。他下手毒辣,对红军毫不留情,在后来一次战斗中,他被红军俘虏并打死。
  葛利高里在叛军中升任师长。彼得罗之死使他变得残酷无情,杀人如麻。
  但他对老弱病残从不滥杀。由于一个团的红军开了小差,鞑靼村被叛军占领,红军领导人均被处死。达里娅亲手为彼得罗报了仇。
  葛利高里回家度假,嫂子达里娅试图与他调情被他拒绝。葛利高里已对打仗和纵欲厌倦了,但他仍怀念着阿克西尼亚。娜塔利亚对他逐渐冷淡。他决定返回部队。走之前,他在顿河边遇上了阿克西尼亚。两人相视许久,又燃起了爱情的火花。
  到了1919 年,苏维埃政权意识到自己面临的艰巨任务。大批红军派了过来并击退了叛军。叛军带着大批难民渡过了顿河并挡住了红军的进攻。
  红军又接管了鞑靼村,所有富户的房子均被纵火烧掉。娜塔利亚因患伤寒留在村中。身为师长的葛利高里虽然战事不断,仍抽出时间派人接来了阿克西尼亚。两人又恢复了往日的亲热。
  白军又打回来了,红军被赶走了。这时叛乱分子被编成一支正规军。葛利高里因为没受过什么教育,降任为骑士中队长。白军还派出讨伐队屠杀那些曾帮过红军的人,这使鞑靼村又陷入恐怖之中。这时,达里娅已染上梅毒而投河自尽。娜塔利亚也在做堕胎手术时大出血而死。
  由于红军不断加强攻势以及哥萨克部队士兵开小差现象日益繁多,白军节节败退。葛利高里和阿克西尼亚也试图逃走,但因阿克西尼亚患病而未成行。她后来自己返回了鞑靼村。葛利高里则加入了红军,在与波兰人战斗中表现十分勇敢。
  不久,葛利高里回到了家乡。当局听到消息,立刻派人来抓他。他又逃走了,并加入了从红军中叛变出来的弗明的部队。弗明想要组织起哥萨克人反抗共产党课税征粮。但叛乱很快被镇压。反抗者都被打死了,只有葛利高里回到村中。葛利高里再次出逃时带上了阿克西尼亚,可是她却被一支追击而来的红军巡逻队打死。葛利高里扔掉了武器,回到了家中。现在他所拥有的只有自己的儿子了。他不愿再失去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了。
  精彩篇章推荐
  1.第55—67 页葛利高里与阿克西尼亚初坠爱河。用充满激情的语言描绘出青年男女在爱恋中的表现。
  2.第328—343 页葛利高里在战斗中第一次杀人后的独白,将一个善良的青年痛苦自责的内心活动如实刻划。
  3.第360—418 页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军的战况,场面的宏大,细节的真实使血腥的屠杀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恶梦。
  4.第1218—1220 页利哈乔夫之死。写出了一个无畏的革命者英勇就义的高大形象。
  5.第1249—1256 页葛利高里率部与红军作战,写出了彼得罗死后他满腔的仇恨。
  6.第1303 页—1308 页葛利高里在砍死5 个水兵后痛悔自责,表现出人性中善与恶交战的矛盾心理。
  7.第1357—1365 页葛利高里与阿克西尼亚重归于好,生动写出了残酷的战争中唯一让人产生浪漫之情的男女欢爱。
  8.第2041 页—2055 页阿克西尼亚在出逃中死去。在战争中最后一缕希望都已落空,可以想见此时葛利高里痛苦孤独的内心世界。
  精彩语言辑录
  △光荣的土地上播种的是哥萨克的头颅。静静的顿河上装饰着守寡的青年妇人。
  △女人的晚熟的爱情并不像紫色的花,却像是道旁迷人的野花。
  △战争诱惑着狂人,普遍的慌乱和别人的痛苦减轻了他的痛苦。
  △葛利高里的生活变得像野火烧过的草原一样黑了。
  △中国人都是赤手空拳地参加红军,他们参加红军每天只领一点点步兵的薪水,却要献出自己的生命。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5-30 21:10 , Processed in 1.602309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