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爱的进化论》:为什么从美好爱情走来的婚姻最后一地鸡毛?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389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2: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文版封面
英文版封面
美国版封面
2016年英美两国同步推出,4月28日Penguin出版公司推出英国版,Simon&Schuster出版公司6月14日推出美国版。2017年7月10日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中文版。

书名:爱的进化论

著译者:【英】阿兰·德波顿著孟丽译

标准书号:978-7-5327-7508-8

出版时间:2017年7月

责任编辑:衷雅琴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内容简介】

继自传体小说《爱情笔记》细腻生动地剖析了爱情之后,时隔二十余年,英国才子作家阿兰·德波顿在《爱的进化论》一书中,对爱情与婚姻的本质展开了更别具一格的深刻省思。德波顿以拉比和柯尔斯腾的爱情故事为主轴,辅以哲学与心理学思考,从情愫萌芽到爱情扬帆,从步入围城到“城”中困顿,再到婚外情,直至最终通过自我探寻,超脱接受婚姻的完整历程,将爱情与婚姻的每一阶段都做了冷静且睿智的剖析,将自己丰满、深沉的思辨,通过细腻的情境,融合具象而真实的人物角色铺陈开来,直至让人们逐渐认识到:爱的本质,与其说是一份激情热忱,还不如说是一种需要学习的技能。只有参悟了此道,我们方可有阅尽千帆的淡定,在沧海桑田后,坦然接纳婚姻。

这本书是随笔作品,更是一部充满智慧,揭示爱情与婚姻规则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著作,令我们不再徘徊于爱情与婚姻历程中的各种两难境地,让我们对生活重新燃起热情,进而明白:爱上很容易,只需一时的激情,维系爱情却很不容易,得需一生的修炼。我们该做的是打破幻想,更务实、更健康、非本能地去爱。

【作者简介】

他不乏米兰·昆德拉的批评深度,深具罗兰·巴特尔的解构气质;但,他比昆德拉有更立体的爱情思维,比巴特尔更熨帖恋人的爱情神经。他激活我们全新的阅读体验。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英伦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现住伦敦。著有小说《爱情笔记》(1993)、《爱上浪漫》(1994)、《亲吻与述说》(1995)及散文作品《拥抱逝水年华》(1997)、《哲学的慰藉》(2000)、《旅行的艺术》(2002)、《身份的焦虑》(2004)、《无聊的魅力》(2005)、《幸福的建筑》(2007)、《工作颂歌》(2009)、《机场里的小旅行》(2009)、《写给无神论者》(2012)、《新闻的骚动》(2015)。他的作品已被译成二十几种文字。

阿兰·德波顿(Alain de Botton,1969- )

★他通晓英、法、德、西班牙、拉丁数种语言,深得欧洲人文传统之精髓

他喜欢普鲁斯特、蒙田、苏格拉底,同样喜欢旅游、购物和谈情说爱

他左手小说,右手散文,在文学、艺术、哲学、评论中自由进退、恣意穿插

他的小说思想丰赡、才情纵横;他的散文和评论又意象丰沛、妙笔生花

★国内外媒体、学者对他的赞誉:

⒈ 书评人康纳立(Cressida Connolly)赞叹:“他是英国文坛的奇葩。”

⒉ 书评人葛雷兹布鲁克(Philip Glazebrook)认为:“这种奇才作家,恐怕连扫把的传记都写得出来,而且这柄扫把在他笔下绝对是活灵活现的。”

⒊ 中国学者谈瀛洲认为:“他是一个以机智为主的作家。他是博学的,但并不掉书袋,他以他的聪明与幽默,而不是以他讲故事的能力,来娱乐我们。”

4.中国著名翻译家资中筠认为:“看得出德博顿的活泼、晓畅的文风也正是得力于早先的规范的训练。总之,天赋的灵气加适宜的土壤再加机遇,成就了这位才子型人物。”

5.他的中国编辑们认为:他不乏米兰·昆德拉的批评深度,深具罗兰·巴特尔的解构气质;但,他比昆德拉有更立体的爱情思维,比巴特尔更熨帖恋人的爱情神经。他激活我们全新的阅读体验

★德波顿当之无愧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名人,除畅销书作家这个头衔之外,他还是著名的演说家,2015年,他围绕“温和的成功哲学”“身份的焦虑”等题材,做了TED演讲,全球范围内转播。他与电视节目、视频网站也有大范围的合作,《幸福的建筑》一书是英国热播电视节目《完美之家》的创意源泉,《哲学的慰藉》除了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位置之外,以这本书的内容为中心还制作了一档同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就是阿兰·德波顿本人。

近几年,他和几位作家在伦敦创办了“生活学校”,用列书单、讲座的形式给予人们精神上的慰藉,倡导一种不断思考、不断学习的生活方式。

【精彩书摘】

一、初恋

酒店座落在凸起的岩层上,距马拉加东部半小时车程。它专为家庭旅客而建,所以不经意间,尤其在用餐时,会让客人感受到作为家庭一员的压力所在。十五岁的拉比汗与父亲和继母在这里休假。他们之间的气氛有点沉闷,谈话也不见顺畅。拉比赫的母亲已经去世三年了。每天,自助餐点摆在可以俯瞰游泳池的阳台上。偶尔,继母会评评西班牙肉菜饭的风味,或者说说从南边吹来的风很有劲道。她是格洛斯特郡人,热爱园艺。

一场求婚,或甚至双方的初次会晤,皆非一段婚姻开始的标志;婚姻,早至爱的观念滋生时,尤其是对于灵魂伴侣生发了向往时,它便已然启幕。

如此遥遥感知,在他,还是生命初次。这感受,自他第一眼见她,就裹袭而来。它无关言语交集——他们绝无可能交集言语。就某种意义而言,仿佛他从来都认识她;仿佛他的生存状态,尤其心内错乱无序的苦痛,她自有解答之方。随后几日,他总在酒店一带,远远观察她:自助早餐时,她身着带花边的白衣衫,取酸奶、拿桃子;在网球场上,因为反手击球,她用英语向教练分外诚恳地致歉,口音浓重;而在高尔夫球场边独自(显然是)散步时,她停步欣赏仙人掌和芙蓉花。

也许弹指间,我们即可明晰,另一个个体便是灵魂伴侣。交流不是必须,我们甚至不知晓其名氏。这无法以客观知识解析。与之关乎的,反而是本能;因为绕越了正常的理性轨迹,它成为一种自发的感受,更精准,值得人们心存敬意。

迷恋,具象在一系列细节元素上: 漫不经心地在脚上晃荡的黄色人字拖;赫尔曼·黑塞那本搁在防晒霜边的毛巾上的平装版《悉达多》;精心描画的眉;回她父母问话时的心不在焉,以及自助晚餐上小口吃着巧克力慕斯时掩口的手姿。

从如许细节中,拉比赫本能地解析出一副完整的个性。他抬眼看着房内吊扇的木质叶片不停地旋转,一边在脑海里书写自己与她的厮磨相守:她性情忧郁,又精明过人;她对他倾吐心事,嘲笑他人的虚伪;有时因为派对,因为在学校与其他女生相处,会让她心生焦虑;如许种种,都凸显着她敏感而深沉的个性。过往,她是孤独的,不曾予人毫无防备的信任,直到与他尘世相识。他们会端坐她的床榻,手指淘气地绕在一起。与他一样,她亦不曾料想,两个个体间,关系竟可如此牢密!

然后,一个清晨,毫无征兆地,她走了;一对荷兰夫妇带着两个小男孩,坐在她的桌子上。酒店经理说,她和父母凌晨离开酒店,赶着去搭法航班机回家了。

这整桩事,实则微不足道。他们再逢无日;他会将她埋藏心间;他的万般心念,她皆无可感知。然而,若故事便这般开篇,乃是因为——虽然岁月经年,拉比赫会改变,会成熟——未来数十载,他对爱的理解,都始终定格于十五岁的那个夏天,在卡萨苏尔酒店所形成的概念。他依然笃信,两个个体,是可能倏发真挚的理解与同鸣,是可能令孤独立见消亡。

他还会经历类似忧喜交集的渴求,渴求那些遗失的灵魂伴侣;他可以在公交车内、在杂货店过道上、在图书馆阅览室里、辨识出她来。20岁时,她在一列北行的火车上——有个女人坐在他左侧,彼时他在曼哈顿学习半学年;25岁时,她在柏林他实习的建筑办公室内;29岁时,她在巴黎至伦敦的航班上——他与一个叫克洛伊的女人就英吉利海峡聊了几句;所有这些,赋予他的,皆是准精无二的同一感受:与失落已久的那部分自我,不期而遇。

于浪漫主义者而言,这只是介于对陌生者的一瞥和生成一个庄重而确凿的结论之间,最简短的一步:对于我们生活中那些不曾言及的纷扰,他或者她可能构建一个全面的答案。

情感的强弱,也许无足轻重,或不过惹人莞尔一笑,然而对本能的敬畏,却并非关系宇宙学范畴内的一颗小行星。它是太阳,是藏而不漏的中心天体,绕其而转的,是伴爱而生的纷繁心念。

爱的信仰,必然始终存在着;然而,仅在数世纪前,它才不再被视作疾患;仅在近代,对于灵魂伴侣的追寻,才被认可是近似生命意义的一种追寻。曾经唯上帝和灵魂是尊的唯心主义,开始变更路线,以人为本——然而,此种浮于表面的慷慨之举,载负的后果脆弱不堪,令人生畏;毕竟,若要为某个虚构的审视者——在街道上、办公室内,或者飞机邻座——耗尽一生,去承兑自己曾经展现些许的那些完美,这对任何人而言,都绝非易事!

经年岁月,辅之以频繁的情事体验,会令拉比赫获得一些迥异的结论,他会意识到,自己曾经定义为爱情的诸多细节——无声的直觉,瞬息的渴盼,对灵魂伴侣的信赖,实际是情爱关系经营学的障碍。他会总结出,唯有爱启幕时生发的那些醉人的念想,不再令人念念不忘时,爱方可持久;若为情爱关系平顺计,他需要放弃那些曾初掳己心的感受;他需要领悟,爱,并非一份热忱,而是一种技巧!

二、婚外情

配偶不过离开一小时,和一个陌生人发生点有限的身体接触,你为什么就要心生恶意?归根结底,如果他们和你不认识的人打打网球,或者加入了某个冥想会,在那儿就着烛光,亲密地谈谈自己的生活,你应该不至于生气。不是吗?拉比不停地提出各种问题: 上周四晚他给柯尔斯滕打电话,她没接,那会儿她在哪儿?她穿那双黑色的新鞋想吸引谁?如果在她手提电脑(他已经在浴室悄悄打开)的搜索框内输入本·麦奎尔的名字,会不会只搜到他们之间一些与工作相关的无聊邮件?他们用什么方式交流?还有其他什么交流地点?他们是不是设置了秘密的电邮账户?他们会用Skype吗?或者某项新的加密服务?最重要而又最愚蠢的问题则是: 他床上表现怎样?充满愚昧的猜忌行为容易被道德说教者所批判。其实他们不该说三道四。无论猜忌多么可笑而又令人讨厌,它们都是无法回避的: 我们应该接受的是,听闻自己挚爱和信任的人触碰了另一个人的嘴唇,或者甚至是手时,我们无法保持冷静。这当然自相矛盾——与当年我们偶然发生背叛时,内心的冷静和忠诚思想完全相反。但此时我们无法保持理性。明智的做法便是承认,此时保持智慧根本不是一个选择。他有意识地试着放慢呼吸。他似乎本该愤怒,但在内心深处,却只有恐惧。他尝试着在杂志上看到的一种方法:“想象一下,如果柯尔斯滕确实和本有些纠缠,那么她的目的是什么?我和劳伦在一起时是为了什么?我有想过抛弃柯尔斯滕吗?绝对没有。所以同样地,当她和本在一起时,她也没想过要私奔。她可能只是感觉被忽略了,很脆弱,想要求证自己的魅力——她和我说过她需要这些,其实我也需要。她的所作所为也许并不比柏林发生的一切——它并非罪不可恕——更恶劣。原谅她便是原谅我自己那些曾经如出一辙的冲动,便是意识到它们不再是我们婚姻和爱情的大敌——尤其对她而言。”

这番思想高洁而又充满逻辑。然而它无法再改变现实。他开始学着“做个好人”,不是通过常规的、间接的方式,而是聆听讲道或忠实地遵循社会习俗(因为没有其他选择),或是出于对传统的一种被动而畏惧的敬意。通过最真实有效的方式: 从内心深处探索不良行为的深远影响,他开始变得友善了些。只要我们一直是他人忠诚的潜意识受益者,面对对方的婚外性时,就容易保持冷静。如果从未被背叛过,它便为保持忠实建立了糟糕的先决条件。若要演变成真正更忠诚的人,则需要遭遇一些出轨插曲,让我们在其中一度感受无限的恐慌和被亵渎,濒临崩溃。只有这样,背叛禁令才会从平和的陈词滥调演变成恒久生动的道德规则。

不可调和的欲望不可调和的欲望他最为渴望的,是安全感。冬天的周日晚上常常特别欢畅;他们一家四口围坐在餐桌边,吃着柯尔斯滕做的意面。威廉在咯咯笑,埃丝特在唱着歌。外面漆黑一团。拉比吃着自己最喜欢的德国黑麦面包。饭后会有大富翁游戏、枕头大战,接下来是洗澡、读故事,然后孩子们该上床睡觉了。柯尔斯滕和拉比也会上床,看看电影。他们在羽绒被下手拉手,就像当年刚在一起那样,但现在,余下部分就只是尴尬、敷衍地彼此吻一下唇,作为谢幕,十分钟后两人便安安稳稳入睡了。

但他也渴望着冒险。在爱丁堡那些罕见的、完美的夏夜,六点半时,街道上弥漫着各种味道: 柴油机、咖啡、油炸食品、热的柏油路和情欲,路上挤满了穿着全棉印花连衣裙和宽松牛仔裤的人们。显然人人都在往家赶;但对于尚逗留在外的人而言,这夜晚代表着温暖、阴谋和恶作剧。一个穿紧身上衣的年轻人(也许是学生或游客)走了过去,面露一丝诡异的微笑,似乎一瞬间,一切变得触手可及。接下来数小时,人们会走进酒吧和迪斯科舞厅,高声说话以便盖过喧闹的音乐声,让别人听见自己;在酒精和肾上腺素的刺激下,最终会与陌生人缠绕在黑暗角落。拉比应该在十五分钟后赶到家,给孩子们洗澡。在两种彻底相悖的基本欲望的支配下,我们的感情生活注定充满悲伤、残缺不全,然而,更糟糕的是,我们不切实际地拒绝接受分歧,我们天真地希望,不费吹灰之力也许就可实现同步: 浪子的生活既实现了冒险,又避免了孤独和混乱,或者,已婚的浪漫主义者可以把疯狂性爱与款款柔情统一,把激情澎湃与平淡乏味融合。劳伦给拉比发来信息,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在网上聊聊天。她想听听他的声音,最好能再看到他: 仅有言语并不够。

十天之后,才等到柯尔斯滕因为一点安排,晚上需要外出。孩子们让他几乎忙活到约定的时间;然后,因为Wi?Fi信号弱,通话时他只能待在厨房里。他已经一再确认,埃丝特和威廉都不会需要再来喝水,可他还是隔几分钟就看看门,以防万一。

这是他第一次用FaceTime,所以花了点时间才设置好。此刻,两个女人在以不同的方式信赖他。几分钟时间,三个密码输好后,劳伦突然就出现在眼前,仿佛她一直就在电脑里等候着。

“我想你。”她张口就说。南加州那边是阳光明媚的早晨。

她坐在带开放式厨房的客厅里,穿着一件蓝条纹的休闲上衣。她刚刚洗过头发,一双眼睛调皮又伶俐。

“我煮了咖啡,你要喝点吗?”她问。

“当然,再来点吐司。”

“你喜欢涂黄油,我记得好像是?马上就好。”

屏幕闪烁了一下。他心想,等人类移民了金星,恋爱便会演变成这种方式。迷恋并不是妄想。头部姿势也许可以如实体现一个人或自信或无奈或敏感;眼神和言语的温柔也许可以真切地反映一个人的幽默感和聪颖。迷恋的错误则更为微妙,未能牢记人性的核心真理: 对于所有人而言——不只是多种缺陷为我们熟知的当下伴侣,只要相处时间足够长,我们便会发现他们都有相当多的问题令人抓狂,有些问题严重到不禁令人要嘲弄最初的那些神魂颠倒。

只有尚不为我们深入了解的人,才会依然打动我们。爱情最好的疗药便是更深入的了解。等图像恢复正常后,他可以辨认出,在一个远远的角落好像有一个晾衣架,上面挂着几双袜子。

“对了,能抚摸你爱人的键在哪儿呀?”她大声问道。

他任听她摆布。她只需去爱丁堡理事会的网站上查到他老婆的电邮,给她拨个电话就是了。

“我这儿就有。”他回答说。

在一瞬间,他的思维中滋生出一个与劳伦共同生活的未来。他想象着离婚后,和她住在洛杉矶那间公寓里。他们在沙发上做爱;他把她搂在怀里;他们秉烛畅谈彼此的脆弱和渴望,还开车去马里布,到她知道的海边一个小地方去吃虾。可他们也会为洗衣服心烦,纠结谁该修保险丝,因为牛奶没了而发脾气。

他真的无意于再继续下去,部分原因也在于他很喜欢她。他太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最终给不了她任何幸福。依据他对自己和爱情历程的所有领悟,他意识到,对于自己喜欢的人,最仁慈的做法便是尽快抽身。婚姻: 是人们施加给自己在乎或挚爱之人的一个极为奇特又无比残忍的事物。“我想你。”她说。

“我也一样。我还特意盯着看你肩膀后面挂的那些衣服呢。”

“你这个刻薄的变态狂。”

且先不谈他妻子,若将这段爱情在现实中发展下去——作为他一腔热情的合乎逻辑的结果——将是他对劳伦做得最自私、冷酷的事。他认识到,真正的慷慨在于欣赏,在于看穿永恒的冲动,在于抽身走人。

“有些话我一直想对你说……”拉比开口了。

当他把自己想好的一切讲出来时,她耐心地听着他结结巴巴,她曾称他这种方式为“中东糖衣”;她还抛出一些幽默,说作为他的情人,她被解雇了;但她显得谦和、得体,充满谅解,而且最为关键的是,宽宏大量。

“世界上像你这样的人并不多的。”他总结说,而且是肺腑之言。

当初在柏林所为,是出于突然生发的一种希望,想进入到另一个人的生活,通过这种新奇而节制的冒险来逃避自己婚姻中的问题。但如今再来看,这样的希望不过是感情用事,也是一种残忍,牵涉其中的每个人都必然失利,为其所伤。从来不会有圆满的解决办法,可以皆大欢喜。他意识到,冒险与安全是不可调和的。充满爱的婚姻和子嗣破坏着情欲的自发性;而婚外情则在破坏着婚姻。一个人不可能既是浪荡子,又是已婚的浪漫主义者,不论这两种范式多么富有吸引力。他没有低估其中任何一种的损失。与劳伦结束,代表他维护了自己的婚姻,但这也意味着断绝了温柔与欢欣的一个重要来源。无论是出轨者,还是忠诚的配偶,都无法让二者兼而有之。这是无解的难题。他在厨房里泪流满面,多年都没这样哭泣过了——为了自己所失去的、自己所累及的,也因为艰难的抉择。他刚好有足够的时间平息下来,这时,钥匙便插进了门锁,柯尔斯滕走进了厨房。

接下来几周,将会是解脱与悲伤并存的局面。妻子会问上他好几次,可有什么不适。在第二次问时,他便会极力调整自己的状态,以便她不再询问。忧郁自然不是一种需要治愈的疾病。它是一种心智层面的悲伤,当我们确信无疑,失望从一开始便被写入了剧本时,它也就随之而至了。

与任何人,甚至是最为般配的人结婚,归根到底就是为了确认我们牺牲了自己,最可能换取的是哪一种苦难。这是所有人的宿命。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4-26 16:33 , Processed in 2.097128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