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试刊号》:一份永不会发行的试刊号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8760

灰铜v1_05绿铜v3_05绿金v1_01绿银v3_05紫铜v1_05绿金v3_04紫银v2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8-20 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试刊号》[意]翁贝托·埃科魏怡上海译文出版社

  现代社会,我们每天接触到的信息,不下上千条,其来源甚为广泛,不过,至于其中哪些信息为真,是否可用,既需独特的眼力,又要不凡的见识。如果竭力通过自己的手段追寻所谓真相,就可能成长为一名怀疑论者,就像《试刊号》中的布拉加多奇奥(在英语中意为“吹牛大王”)一样。

  《试刊号》是意大利著名小说家翁贝托·埃科生前最后一部小说,不同于《玫瑰之名》《傅科摆》《密涅瓦火柴盒》等作品,埃科在《试刊号》中,换了一副面貌,不再故意展现个人渊博的学识,而是代之以对社会深刻的洞见。通过一份永不会发行的报刊,埃科完成了对陌生人社会的一次检阅。

  迷局:永不发行的刊物

  不像埃科的其他作品,《试刊号》的故事背景并不在神秘莫测的中世纪,而是在现代社会中的1992年。彼时,随着电视和广播的发展,纸质媒体的影响力日益下降,正试图进行新的转变。一位名叫西梅耶的人,邀请叙述者“我”,科洛纳,一个50岁却寂寂无名的影子写手,来到米兰,为他的老板撰写一本书——《明日:昨日》。书中是一位记者的回忆,讲述在一年的时间里,他忙于筹备一份报纸,而这份报纸永远都不会面世。这份报纸的名称就是《明日报》。科洛纳答应之后,西梅耶带他来到了对此事一无所知的6人编辑团队中,有模有样地开始了编辑部的日常忙碌。

  在编辑部,科洛纳与同事玛雅·弗雷西亚、罗马诺·布拉加多齐奥两人接触最多。弗雷西亚患有轻度自闭症,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办法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布拉加多齐奥则满脑子都是奇奇怪怪的想法,有时却也不乏高屋建瓴之论。日子一天天过去,期待中的试刊号似乎依旧遥遥无期。这时,布拉加多齐奥向科洛纳“抖”出一个惊天言论:“人们都以为意大利前首相墨索里尼已经死了,而自1945年以来,意大利发生的每一件大事背后,都飘荡着他的幽灵……”据他所言,墨索里尼最后逃到阿根廷,被游击队杀死的只是他的替身,连他的情人都没能认出。

  放出“大话”之后,布拉加多齐奥为证明自己的结论,四处寻找可靠的证据。科洛纳也曾为此随他造访过不少地方。然而,有一天,科洛纳突然听说,布拉加多齐奥“中了一刀”死了,凶手是谁,警方暂未查明。布拉加多齐奥死后,科洛纳忧心忡忡,觉得自己处在旋涡中心。不久,西梅耶说大老板叫停了那本书的写作,解散编辑部,同时将付给编辑们一笔遣散费。科洛纳回到家,却觉得家中似乎有了杀手潜入的迹象,而他也正准备和玛雅——他在编辑部中渐生情愫的对象一起逃跑,离开米兰,重新开始新生活,可期待中的美丽新生活,究竟在何处呢?

  信息过剩:未知世界的多重可能

  游击队员所击杀的墨索里尼,是否为其本人,时常引起争议。民间传说墨索里尼在阿根廷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时日。不过,在《试刊号》中,布拉加多齐奥则提出了另一种可能。

  布拉加多齐奥版本的墨索里尼逃亡故事,很大程度上有阴谋论的色彩。环环相扣,分外精彩,虽难确证,但引人入胜。他的故事,涉及数十个人物,一环套着一环,中间但凡出现任何重大差错,都可能会瓦解整个结构。

  埃科想说的是,在新媒体时代,信息量已经过剩。每个人每天能够消化的信息量远远少于网络源源不断地产生的信息垃圾,想要在这样的环境中吸人眼球,就不得不另辟蹊径,假新闻、标题党,不一而绝。

  可悲的是,即使这样,也不能挽救由于获知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成本越来越低导致的信息价值暴跌——读者在从被动的消息喂送者变成了主动获取者的同时,越来越对爆炸的信息量感到厌倦。

  焦虑与担忧:对一切平静的不信任

  《试刊号》里,维梅尔卡特骑士,西梅耶口中的幕后老板,在书中从没有真正露面,是个缺席的存在。不过,正如存在主义者所认为的,缺席往往是最高级的存在。正因为他,才有了编辑部的短暂存在,才有了《明日:昨日》一书的写作计划,才有了布拉加多齐奥的阴谋论查证之旅,或许还可以这么说,才有了他之后的死亡。维梅尔卡特骑士只与西梅耶交接,而科洛纳从西梅耶那儿听说的,无非他是个超级大富豪。

  据西梅耶所言,维梅尔卡特骑士此举,其意在“跻身金融界、银行界,最好还举办大型报纸的顶级沙龙”。通过创办一份“承诺在一切方面讲真话的日报”,骑士试图向那些人表明,“他能让所谓的金融和政治领域的沙龙陷入困境,更多的重要人物能够参与到他举办的沙龙中,进而将其接纳,而维梅尔卡特之后,也将从沙龙中的人脉关系里获得更大效益。一切果真如西梅耶所言吗?维梅尔卡特,似乎与布拉加多齐奥之死,有着难分难解的关系。

  布拉加多齐奥曾从父亲那儿得到“不轻信他人”这份遗产。他坦言,他父亲使他“习惯于不要把消息当真金。身边的人会说谎,历史学家会说谎,如今的电视也说谎”。他有一套独特的怀疑论,“怀疑,永远怀疑,这样你才能找到真相”。即便是科学,有时也说谎。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曾说,“我思,我在。”大致可以理解成:可以怀疑世间一切,但怀疑的主体必须存在。不过当这种怀疑极端到威胁主体生存的境地,想必很难赞同“吹牛大王”那一套怀疑哲学。

  除从未露面的维梅尔卡特骑士外,小说中的大部分人物都是“小人物”,再次显示了埃科对小人物的偏爱。这些小人物,很大程度上还属于“失败者”,事业上无所成就,感情上无可歌可泣之处,道德上也无突出表现。而失败的人生哲学,或许便是“假如你是一个失败者,那么,唯一的安慰就是把你周围所有人都当作失败者,包括那些赢家”。埃科所认为的失败者在生活中,通常并不是信息的上游制造者,而是信息的接受者、传播者,他们的生活,包含如何辨别这些信息,如何维持、摆脱、对抗这些信息造成的影响,以及塑造自己的个性和身份。

  在《试刊号》中,埃科将悲剧和喜剧熔为一炉,同时还包含政治小说和悬疑小说的典型色彩。通过一具凶手未知的尸体和一份永不会发行的报刊,埃科完成了对陌生人社会的一次检阅。这个社会,每个人都被浸入了信息之海,拼命挣扎。沉思者可能遭遇溺亡的危机,轻浮者则随着波涛四处漂流,永远活在生命的表面这一浅层次上。虽然无奈但却也不得不承认的是,面对复杂的生活,或如结尾所言,需要“安宁与自信,或者至少是对我周围世界一种平静的不信任。只要学会满足,生活还是可以忍受的”。当然,在埃科看来,希冀享受生活,恐怕是种奢望了。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4-20 09:38 , Processed in 1.839607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