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王充闾新著《诗外文章》出版: 品读古诗、感悟“清音独远”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392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0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外文章》(全三卷) 王充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日前,著名作家王充闾的最新著作《诗外文章》出版。全书分为“先秦至唐五代”“宋辽金元”“明清及近代”三卷,共77万字。
多年来,经典古诗文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启迪我们的生活,“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这一次,让我们同王充闾一道,解古诗,明哲理。

一朵审美鉴赏的新花
《诗外文章》是王充闾的创新型散文新作。作者依凭近五百首历代哲理诗的古树,绽放哲学智慧、人生感悟的时代新花。创作中,借鉴东坡居士的“八面受敌”法,每立一题义,都是从多重视角研索、深思,从而拓展了情趣盎然的艺术空间,做出准确而精辟的点拨。全书意蕴丰厚,格调清新,文情并茂,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
书中第一篇《伊人宛在水之湄》,评论了《诗经》中的《蒹葭》,发前人所未发之见解。《原来不过如此》篇,评论了苏轼的《观潮》,提出作者新颖的见解。清代诗人和其诗歌作品,前人研究得较少,作者选择了五六十位诗人的诗歌作品进行解读,其中既有读者比较熟悉的袁枚和赵翼的诗歌杰作。也发掘了几位鲜为人知的诗人诗作,如李龙石、于华春,这两位是作者的乡人——辽宁人,作者发掘和研究起来运用了地理上的优势,更丰富全面。
作者提炼了许多有趣的内质,比如“美色的悖论”“知与行的背反”“大味必淡”“清音独远”“智者以盈满为戒”“论史者戒”等,文、史、哲间的精要点点,牵出幽思缕缕,在似有似无之间,聆听远去的古音带来的妙悟,读书人的快慰跃然纸上。
伊人宛在水之湄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选辑了西周初到春秋末五百多年的诗歌,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风》多为民间歌谣,本诗选自《秦风》。
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中记载:乾隆年间,会稽胡西垞咏《蓼花》诗有句云:“何草不黄秋以后;伊人宛在水之湄。”上联引《诗经·小雅》,以百草枯黄喻人生憔悴,实写征夫行役之苦;下联虚写秋水伊人,通过《诗经·蒹葭》中“宛在”二字,渲染凄清景象、痴迷心象、模糊意象,营造一种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的朦胧意境。
同人生一样,诗文也有境与遇之分。《蒹葭》写的是境,而不是遇。这里所说的境,或曰意境,指的是诗人的意识中的景象与情境。境生于象,又超乎象;而意则是情与理的统一。在《蒹葭》之类抒情性作品中,二者相辅相成,形成一种情与景汇、意与象通、情景交融、相互感应,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蒹葭》中的企慕情境,含蕴着这样一些心理特征——
其一,诗中所呈现的是向而不能往、望而不能即的企盼与羡慕之情的结念落想;外化为行动,就是一个“望”字。抬头张望,举目眺望,深情瞩望,衷心想望,都体现着一种寄托与期待;如果不能实现,则会感到失望,情怀怅惘。
其二,明明近在眼前,却因河水阻隔而形成了远在天边之感的距离怅惘。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有“心理距离”一说:“美感的产生缘于保持一定的距离”。一旦距离拉开,悬想之境遂生。《蒹葭》一诗正是由于主体与客体之间保持着难以逾越、却又适度的空间距离与心理距离,从而产生了最佳的审美效果。
其三,愈是不能实现,便愈是向往,对方形象在自己的心里便愈是美好,因而产生加倍的期盼。正所谓:“物之更好者輒在不可到处,可覩也,远不可致也”“吃不到的葡萄,会想象它格外得甜”。还有,东坡居士的诗句:“脚力尽时山更好,莫将有限趁无穷”;清·陈启源所言:“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悦)益至”。这些,都可视为对于企慕情境的恰切解释。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是一首语浅意深、清幽淡远、诗意盎然的七绝。诗以问而不答,却又不答而答的奇妙形式,抒发诗人的酷爱自由、向往自然、纵情适意的生活态度与生命情趣,也反映出他的“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的美学追求。
说是“问答”,实际上是“问”了却没有回答——“笑而不答”。说“不答”吧,后两句又是通过具体形象描绘,提供“何意栖碧山”的确切答案,可说是不答而答。
诗中的碧山,实有其地,坐落在今湖北安陆县境,山下有桃花岩、李白读书处。但也完全有可能是诗人的泛指,即可作青绿苍翠的山峦来理解。切合“别有天地”之说,通篇扑朔迷离,鲜活跃动,接转轻灵,摇曳生姿;且虚实相兼,景情并茂,极饶韵致。
其实,全诗的要领也就在“别有天地非人间”七个字上。“人间”是什么样呢?诗人自然清楚,是宦途的崎岖坎坷,官场的勾心斗角,是困踬穷途、始终不能如愿、充满悲剧色彩的个人遭遇,是试图超越却又无法超越,顽强地选择命运却又终归为命运所选择的嗒然无奈。但他一概略去不说,只说“桃花流水”的美妙、宁静,清空的“别有天地”——这里显然是暗用陶潜《桃花源记》的故实。寓意深邃,意境悠远,引人深思遐想。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4-29 16:46 , Processed in 1.443009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