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发现东亚》以全球性眼光梳理中日朝韩四百年爱恨情仇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884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金v1_05紫银v1_03紫银v2_02紫铜v1_05紫铜v2_03紫铜v3_05红铜v1_05灰金v1_05灰铜v1_05灰铜v3_01绿金v1_01绿金v3_04绿银v3_05绿铜v3_05蓝银v1_05蓝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0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发现东亚》    宋念申   新星出版社

  2018年7月14日,旅美学者宋念申,携其新书《发现东亚》,与历史学家杨念群、社会学家关凯一起,相聚单向空间,与读者重新审视东亚的历史。

  今年,朝韩领导人再次握手,美朝会面的展开,备受关注;之前一直持续的钓鱼岛、南千岛群岛争端、朝鲜核试验、韩国美军基地等问题,悬而未决。而造成今日美、朝、韩、中复杂关系的源头,要追溯到“三八线”划分的那一刻。东亚各国之间的历史记忆矛盾重重,同时展示着殖民、冷战、后冷战三个时代遗留的困境,在二战后又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发现东亚》书写了16世纪以来东亚的变迁、动荡、碰撞、发展、互相塑造的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朝鲜半岛七十多年的南北对抗、中日朝韩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其实都是东亚近代化道路上散落的“遗产”。虽然历史不直接为今天提供答案,但本书讲述的东亚遭遇,有助于我们拨开现实的迷雾,重建常识,在国内外的风云变幻中,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新书一上市就收获了国内外一流学者的激赏。日本史学家、汉学家滨下武志,北京大学教授李伯重、陆扬、罗新,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孙歌、人大清史所教授杨念群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一致称道。李伯重认为:“这是一部有新意、有根据、有趣味的‘三有’之书,为大众了解我们身处的东亚世界的过去提供了很好的知识。” 杨念群称赞此书“文字顺畅、读起来有愉悦感”;陆扬赞不绝口,称其剪裁得当,是近代史领域难得一见的好书。

在看待历史的眼光中,宋念申主张的并不是超越“西方中心主义”,而是超越“中心主义”

  何为东亚?何为现代?

  从何时起,我们认同自己是“中国人”、“东亚人”?

  今天我们习以为常的“中国”和“东亚”概念其实是很晚近的产物,前者在清代才逐渐定型,后者则只是在近130年来才为人熟知。

  亚欧大陆明明是一个地理板块,却硬生生地分成了“欧洲”和“亚洲”,“亚洲(Asia)”意思是东方,本身就带着欧洲的视角。这些我们似乎习以为常的概念,其实是一种“别人”对我们的称呼。

  中国的鸦片战争、日本的“黑船来航”、李氏朝鲜的覆灭,东亚经历着19世纪殖民现代性的冲击,加速了区域秩序的改变,彻底颠覆了东亚人理解自己的方式。在“现代文明”强势来袭中,在“国家平等”的修辞中,我们如何重新定义自己。

  本书对于我们作为一个“东亚人”,有诸多重新审视,从细节到观点,融会贯通,令人有打通四百年历史之感。

旅美学者宋念申与历史学家杨念群、社会学家关凯一起谈《发现东亚》

  以全球化的视角,书写了中日韩地区的爱恨情仇

  黑格尔以来的主流历史观,把时间绝对化,地方相对化,不同的人类社会成为绝对时间轴上的一个个阶段性组成。而《发现东亚》,则试图做一个反向努力:以一个区域为中心,探讨世界历史时间如何在这个空间展开。历史不是走向某个统一终点的过程。“现代”的多元性也体现于此。本书用一种历史学方式,回顾、追溯东亚的现代历程,探索各自在“殖民现代”的历史境遇下的复杂关系,为历史发展提供另一种路径。

  《发现东亚》回到历史的脉络中,以跨区域的、全球性的眼光,在多边交往的历史情境中,重新审视东亚四百年来重大历史事件,并勾连鲜为人知的重要插曲和改变历史走向的小人物,追寻东亚的“现代”历程,提出了重新审视东亚近代历史的视角,为认识昨天、今天、未来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杨念群认为《发现东亚》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把日本的位置重新加以定位。日本这个国家的特点是它从来没有被奴役过,或者从来没有被异族统治过。日本慢慢地向西方打开大门,这也是殖民史的总体的一部分,但是它没有受西方的军事侵略,但是也进入了西方的整个脉络里面,同时我们也看到,日本又是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成了东亚的殖民主义者,这是一个双重的身份,这是中国和朝鲜都没有的身份。原来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也往往在这方面比较薄弱,只是中日、朝日的这样一个单向的联系,而没有看到复杂的历史背景的过程。

  重建常识,深刻理解今日之东亚与世界格局

  历史从来不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是今天对过去的解读。

  侵略与反抗,变革与维新,四百年来,各种思潮在东亚这片土地上激荡。鸦片战争、“黑船来航”;南京大屠杀、靖国神社;钓鱼岛、南千岛群岛的争端;朝鲜的核试验、韩国的美军基地。东亚,同时展示着殖民、冷战、后冷战三个时代遗留的困境,至今区域合作仍然困难重重。

  东亚地缘政治在冷战结束后的后殖民时代依旧复杂。朝鲜半岛的战争阴霾、俄日、中日、韩日之间的领土争端。区域文化的认同、权力结构的博弈一直都在进行当中。

  我们是否真的熟悉我们所在的东亚世界?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关于东亚的历史叙事,一边受制于欧洲中心主义,一边又要警惕华夏中心主义;在种种定见下,原本就矛盾重重的东亚历史,很容易被误读。作者以跨区域的、全球性的眼光,重新审视重大历史事件,并勾连鲜为人知的重要插曲和改变历史走向的小人物,既有发人深省的观点、宏观的历史框架,又有妙不可言的细节,让你常有恍然大悟之感,一洗我们固有的观念和常识。

  历史读物很难在艰涩与媚俗之间找到平衡。作者以流畅而犀利的文笔,把东亚四百年娓娓道来,用浅近的语言去分析复杂的历史事件,在通俗生动的同时,还能保持语言的克制与严谨。同时,又无处不体现着作者的真知灼见,让人耳目一新:东亚的现代进程中,天下秩序在清代有重大的改变;满洲崛起的必然性与偶然性;中日韩三地与欧洲相遇的相似与不同;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全球贸易背景;广岛和长崎的命运是如此这般被选定……四百年来的风云变幻,各种势力的纵横捭阖,很多在教科书上都是看不到的。

  在看待历史的眼光中,宋念申主张的并不是超越“西方中心主义”,而是超越“中心主义”。宋念申希望读者在读这本书的时候, 尽量摆脱文化本质论的观念。今天有很多人反思西方中心论,可能会不自觉地寻找差异,寻找特殊性,刻意塑造一个跟西方“不一样”的“我”,然后把这个“不一样”当作我的特征来突出出来。但这不是人类一个自然的状态,人类永远处于相互交往对话的过程,恐怕并没有我们以为的本质性的东西。《发现东亚》并非要强调东亚的所谓“主体性”而拒绝西方,我们要吸纳多元的经验,要把人类在近现代的历史经验看作一个多元的网络,而不排斥任何有益的内容。如果我们能够从东亚的角度,去理解400年来的经验,我们其实完全可以从另外的角度,比如从非洲、拉美、中东、东南亚的角度,以及跨区域的角度,去重新书写所谓的“现代”。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4-19 10:49 , Processed in 1.390670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