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绿铜v3_05绿银v3_05绿金v3_01紫铜v1_05紫银v1_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7-15 11: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基本信息】

  作  者:(美)叶文心 著,冯夏根 等译

  出 版 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8-1

  【内容简介】

  《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以民国时期的大学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北京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的圣约翰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公学等京、沪两地大学不同的办学风格、校园文化,及其与上海经济,民国政治、国民政府教育政策的互动关系,叙述了民国都会学院精英在政治、学术的交互拉力中虽取得国际化,但在国内环境中却无所适从、渐入颓唐的艰难过程,是《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作者叶文心在中国近代教育史和上海都市文化史领域研究多年的一部力作。

  【作者简介】

  叶文心,早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后赴美深造,1984年获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94—2000年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现任该校历史系讲座教授暨东亚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化史、社会史、上海都市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英文著作有:The Alienated Academy: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Republican China,1919-1937 (1990), Provincial Passages: Culture, Space, and the Origins of Chinese Communism (1996), Shanghai Splendor: Economic Sentiments in the Making of Modern China (2007)等等。

  【编辑推荐】

  民国时期是一个社会经济变革深刻的时代。这一变革,起源于科举制度在1905年的废除。大学培养的新型知识精英从此和国家官僚体制断了钩。大学里讲授的专业知识和国家政党所着意灌注的意识形态也断了钩。在这文化、社会和政治关系彻底重组的背景下,在1919年到1937年间,北京、上海和南京的高等院校跟主政者的关系产生了分疏。叶文心所著的《民国时期大学校园文化(1919——1937)》以民国时期的大学为研究对象,主要分析了北京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的圣约翰大学、交通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公学等京、沪两地大学不同的办学风格、校园文化,及其与上海经济,民国政治、国民政府教育政策的互动关系。

  【目录】

  写在书前

  导言

  第一章 语文与学识

  一、中国高校中英语的使用

  二、翻译与写作:文化优先性问题

  三、内地的英语教学

  四、20世纪20年代北京的国学

  五、北京以外的国文教学

  六、雅文化与朴学的严谨

  七、解读国学家:文化、民族与考证

  八、清华大学1933年国文入学考试公案

  第二章 圣约翰大学与上海资产阶级文化

  一、上海:社会景观

  二、上海:文化环境

  三、圣约翰大学的成立:宗教的还是世俗的?

  四、英语压倒汉语:“商业和科学的基督教文明”

  五、圣约翰大学的社会成分

  六、“团队精神”:上海资产阶级的文化风格

  七、民族主义的挑战

  第三章 从地方士绅书院到中产阶级大学

  一、交通大学与技术官僚精英的崛起

  二、工科学校中国学的地位

  三、上海的本国私立大学之起源

  四、中国公学和私立学校的商业化

  五、复旦公学

  六、南京与高等教育的政治气候

  七、知识分子圈的政治

  八、对抗南京:中产阶级学校和自由主义政治

  九、中产阶级大学的两难困境

  第四章 上海大学和革命理想

  一、上海大学:神话与现实

  二、激进大学的诞生

  三、大革命前革命实践活动的经费筹措

  四、连接教室与街头

  五、对学问的激进批评

  六、革命的学业规划

  七、通俗社会主义及其激进追随者

  八、事后追忆与历史过程的比较

  九、暴力的结局

  第五章 党化教育

  一、自由放任、欣欣向荣:国民党统治前的上海

  二、控制和调配:国民政府在高等教育中的角色

  三、党化和中山大学模式

  四、党化和政府对大学的渗透

  五、南京与省城文化

  第六章 大学生活之代价

  一、大萧条后的失业及大学生缺乏就业能力

  二、学杂费

  三、缴费和收费

  四、文凭工厂

  五、作为文化和政治问题的生活风格

  六、封闭校园中有规律的生活:燕京与清华

  七、受监护:上海私立大学的学生生活

  八、体育运动

  九、北京大学和穿着中式长袍的穷学者

  十、长袍、西装和制服

  十一、各种形象的并置

  第七章 “异乡”:后五四时期的校园思潮

  一、绝望的深渊:文学视角

  二、幻灭与孤独的阶级性:一场争论

  三、渴望爱情:巴金的《灭亡》

  四、绝望感的剪影:两种观点

  五、道德共同体的缺失

  六、处在无情的宇宙中:大学生的人生观

  七、忧郁美学的复兴

  八、反传统主义

  九、不幸福的家庭

  十、逃人爱和科学

  十一、自我和社会的对立

  十二、自我、社会、技术和近代化:国民党的解决方案

  十三、公与私的融合:革命者的观点

  十四、审美主义的道德观

  十五、最终的悲剧

  注释

  文献缩略语

  参考文献

  专业术语

  索引

  译后记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4-25 18:48 , Processed in 1.142432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