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摄影美图] 临沂曾子山 感悟明德至善的真谛

[复制链接]

绿铜v3_05绿银v3_05绿金v3_01紫铜v1_05紫银v1_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5-20 12: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东省平邑县郑庄镇境内有一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山,因为山陡石峭,风景秀丽被誉为“江北第一大盆景”。在圈里几位风光摄影师的强烈推荐下,终于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假日,与友人们一起驱车前往,一睹芳容。因为路途不熟,我们在离山不远的武城村把车子停了下来咨询,当地老百姓好奇的问:“你们是想去看大坟子?有啥好看的?往西再往南就到了,就在山脚下……”

摄影/安妮

这会是谁的墓冢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带着满腹的疑惑,我们一路狂奔而去,走了大约有三里路,还真是有大坟子,而且是东西各一,中间被一条小路隔开,西边的稍微高大一些。走到东边墓碑前仔细辨认,看了碑文不禁大吃一惊,万万没想到这里面葬的竟是配享孔庙四圣之一的宗圣曾参,再看西边碑文,曾参的父亲曾皙是也,墓冢西南方向就是我们今天要攀登的山峰——曾子山。

摄影/聆风

曾子山山势陡峭,游人稀少,石阶淹没在草丛中不易发觉,我们在山下来来回回走了好久,最后在一个当地小孩的指引下才找到攀登的路径,从北麓走起,一路向上。关于曾参,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人,在我心里已经存在了很久,今天与他的墓冢偶然相遇,感悟颇深。

摄影/聆风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开篇三纲,为许多人所知晓,我亦是耳熟能详,有人考证说这些都是孔子他老人家说的,被当时侍奉左右的曾参记录了下来,传与后世。曾子與是那样一个恪尽孝道的好学生,我感觉这个说法是极为可信的。史载孔子去世的时候, 曾参二十七岁,曾参若父丧而无服,守孔子墓,三年方出,孔子临终将其孙子思托付于曾参,可见对其甚是倚重。

摄影/聆风

很快我们就到达了山顶,天高云淡,清风拂面,思绪随着自由的脚步沿着狭长的山脊继续南行。中国的启蒙教育总是喜欢把《大学》当作范文让孩子们背诵,希望将儒家的正统思想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晓亮在幼儿园及小学时代都收到过学校发的关于《大学》的背诵教材,而我每次翻阅时不禁都想:这样深奥的文章孩子怎么可能领会的了?我忘了孩子是会长大的,童年时代背诵的经典总会在他人生的某一时刻被唤醒,那时的他遇到了更好的自己,懂得了明德至善的道理,也许会喜极而泣,这大概正是老师想要的效果。

摄影/聆风

儒家学派的“三纲”指的就是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八目”指的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纵览四书五经,我们会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展开的。所以《大学》是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好比这登山,循着阶梯一步一个脚印,就可以登堂入室,领略儒学的经典奥义。

曾子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这是一位伟大的承上启下的史诗一样的人物。 他把孔子的思想和学问授给弟子,又将孔子的言行整理成册,上承孔子之道,下开思孟学派,在儒家学派发展史乃至中华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摄影/聆风

《孝经》说:“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常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诗经》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说得也是这个道理。古人在2000多年前就将这人生的戏法和游戏的规则看透并总结了出来,我们还要到哪里去进修去学习?静下心来好好读读《大学》,研究研究《孝经》,在我们的传统文化里多打几个转转,也许就会少走不少弯路,避免许多错误。

摄影/聆风

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我们拜曾墓,登曾山,奇峰秀石,美不胜收,苍茫大地,尽收眼底。想当年,曾子與就在这山下的南武城治学教书,烹猪、避席、不受君邑,而今我们在这奇妙的岱崮地貌中游走穿行,满山秋叶中寻找着明德至善的真境界,我也是醉了。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4-19 22:59 , Processed in 0.808252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