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真实眼泪之可怖:经由对电影的真实热爱,一次次地复活重生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444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3-10 07: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起齐泽克,他因1989年的第一本英文著作《意识形态的崇高客体》而名满天下,在西方知识界可谓是一位红得发紫的哲学家。但他在国内虽然名气也不小,却鲜有人真正喜欢阅读他的理论著作,况且他在国内受欢迎的并不是什么精神分析或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方面的著作,而是他的影评,或者一些段子。

近日,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齐泽克的《真实眼泪之可怖: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而这本书英文版早在2001年就已上市,直到2018年中文版才得以面世,可见这位20世纪90年代已在西方当红的学术明星在中国还是极其受到冷遇的,即使不是冷遇,也是相当地慢热。

尽管慢热了些,但本书无论如何都是研究齐泽克的哲学理论还是研究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不可绕过的一本书。就像本书产生之初,是因为英国电影协会为了使电影思想尽快回归智性主流,邀请齐泽克在国家影剧院发表了一系列讲座。他们希望齐泽克能够直陈近20年来英国学院派电影研究的贫弱和褊狭,使得电影理论能过得到真实的发展。为此,在《真实眼泪之可怖》之中,齐泽克还是一如既往地机智和敏锐,他运用马克思、弗洛伊德和拉康理论对基耶斯诺夫斯基的电影进行了一场令人眼花缭乱的解读与互证,既丝毫没有牺牲个体文本的特殊性,又保留了广泛的哲学议题。

像克林·麦凯布说的,要阅读齐泽克,我们"自身就需要一本书的空间"。再加上这本书探讨的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以及书中齐泽克信手拈来的大量经典电影片段(仿佛这些片段只是为了他的阐述而生),需要读者拥有庞大的阅片量。这么说来,那么这本书岂不是非齐泽克忠实粉丝和电影狂热爱好者而不可触及?但事实上,这本书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十诫》、《双面维罗尼卡》、《蓝白红》三部曲等电影来说,是最好的一部研究著作。AlexeiMonroe评价这本书的时候说:"尽管这本书直到第38页都没谈到基耶斯洛夫斯基,但这仍然是研究基氏最好的一本书。"

在看电影研究之前,很多人有一种惧怕,特别是对基耶斯洛夫斯基这样的大师级导演,认为一旦作品本身转化为一种阐释,就会遭到歪曲,于是我们应该用直觉来欣赏它,简单地沉浸其中,不去谈论它,对那些内容僵化的术语抛掷一边,不想对作品做任何理论解释,因为任何解释都是对艺术家的一种误解和伤害。对于这种心态,齐泽克说:"评论家和理论家谈论一件艺术品中可辨识的焦虑和快乐时,他们只不过就是在谈论,而没有直接生产它们,在这一意义上,它同作品自身完全不相干。"而本书的目的,则是借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作品来完成大理论的工作,比之对作品那深不可测的自主性的任何表面尊重,都要更为忠诚于被阐释的作品。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这仿佛并不是一部研究基氏的书,基氏的电影只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已。

可以说,齐泽克只是试图通过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解读直面现实问题,重举大理论的旗帜。但这一解读,不论是主题还是文字都激动人心,具有一种文人的英雄主义。于是,我们充满期待地看着齐泽克挽执电影这支优雅长矛,杀入后现代社会的废墟,如英国电影协会研究主管克林·麦凯布所说,在这本书里,理论"经由对电影的真实热爱,一次次地复活重生"。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0 02:07 , Processed in 1.462008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