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3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打金枝故事出处《因话录》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140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0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因话录》,志人小说集。唐赵璘撰。书中根据所记人物身分地位为五个部分。宫部记帝王及后妃生活,商部叙王公及官宦琐事,角部记未仕的平民众庶故事,微部记典故,并附谐戏,羽部载见闻杂事。这样分类不甚严密,但因各有侧重,所以即使有些重复,亦未成大病。所记帝王,自唐玄宗至唐宣宗。反映了中晚唐时期人们对国势衰败的悲戚之感和从中隐含的对开元盛世的怀念之清。如记德宗即位后虽躬亲庶政,但仍觉空虚,常以秋猎和独登勤政楼排遣心迹,一次与一玄宗时乐工相遇,通过乐工之口,说出德宗见景生情的心理。又如郭暧与升平公主夫妻吵架时语侵代宗。公主急奔告状。 郭子仪主动缚子请罪,代宗从大局着眼,没有处罚郭暧,大事化小。 反映人们追忆当年太宗宽容大度,从谏如流的心情。此事十分著名, 后代戏曲《打金枝》即据此铺衍,影响深远。

所记王公大臣事迹,全面地反映了这些人的各个生活侧面。有的记叙他们的洒脱不羁的性格。如李少师居贵位面常与幕僚布衣之欢,并禁言昨之欢者。有的写他们不避权臣,甚至与龙廷天子相抗。 如记郭子仪尝奏一县官而不下的故事,清楚地点明盖因“不当圣意”之故,并指出朝廷姑息方镇,使其跋扈乱国的实质。带有强烈的总结历史经验的意味。
至于书中那些未仕平民的故事,则主要表现了这些人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体现他们清高脱俗的思想。如记和尚道士田良逸、蒋含弘、刘彦范等品行高洁,隐居山野,为世人企羡。又记某官见友与破衣道士倾谈,隔日以其衣臭而讥友,友以毳褐与铜臭比较,得出铜臭甚于毳褐,并痛斥衣朱紫而满身铜臭的好利小人。

书中多数故事篇幅较短,但能继承志人小说言约旨远的传统,往往小中见大,既有一定的思想内涵,又能以画龙点睛之笔,传神写照,耐人咀嚼而回味无穷。个别篇章如郭暧骂升平公主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郭暧的贵介公子相、公主的金枝玉叶不堪委屈的娇态,代宗宽容的大度,郭子仪的诚惶诚恐,俱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十分精彩。

郭暖与升平公主

郭暧尝与廿平公主琴瑟不调,暧骂公主:“倚乃父为天子赤?我父嫌天子不作”。公主恚啼,奔车奏之。上曰:“汝不知,他父实嫌天子不作,使不嫌,社稷岂汝家有也”。因泣下,但命公主还。尚文拘暧,自诣朝堂待罪。上召而慰之曰:“谚云:‘不痴不孝,不作阿家阿翁。小儿女子闺帏之言,大臣安用听?”锡赉以遣之。尚文杖暧数十而已。
─选自《因话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排印本

故书叙述-广唐大臣郭子仪之予郭嗳与唐代宗之女升平公主两人因“琴瑟不调”而吵架所引起的场小小的风波。

按常理郭暧乃臣之子,他不仅骂了公主,而且倚仗年轻气盛,竟敢不把皇上放在眼里,直如莽牛,语似重锤,想若公主告到代宗, 一场轩然大波是必不可免的。然而事出所料,当“公主恚啼,奔车奏 之”后,作者笔锋一折,代宗不仅没有勃然大怒,而且对女儿讲: “汝不知,他父实嫌天子不作,使不嫌,社稷岂汝家有也”,而且因之泣下。此情此景,代宗似有千言万语,藏于心中,只是不肯说出。 此处作者未做任何评论,只用简简几笔,却把当时代宗的复杂心情, 以及当吋的唐朝,巳经开始国势衰微,开元盛世时的勃勃生机几乎消失殆尽的大的时代背景烘托了出来,所谓“鱼游春水,冷暖自知”,代宗做为一朝之君,听到此话,,不正恰如薄薄一把柳叶刀斜 斜插入心肺,国家社稷与个人感情相比,自然是前者为重。代宗能从大局着眼,周全考虑,没有处罚郭暧,当然有他作为一国之君的高明之处,但此举又何尝是象本人所说:“小儿女子闺帏之言”安用 听呢? “因泣下”三字,省去许多拖沓笔墨,却尽点出代宗的一份凄凉情怀。

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代宗的宽容大度和豁达心胸。后当郭子仪绑子到朝堂待罪,代宗反倒引用谚语慰之,一方面使臣下宽 心,另一方面也是幽默地自我解嘲,终使一场大波复归于平静。

这则小故事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技巧。虽然从《因活录》全书来看,书中记载的见闻琐事,多叙述而少描写.加之所用文字又极经济,不易刻划出完整的人物性格,但贵茌作者能通过片言只语画龙点睛,使笔下人物的特性鲜明、突出。全文只用广寥寥百十字,却写了四个人物,且各人的形态俱现.唱做皆佳。

写郭暧,上来就用一个“骂”字,且不管他骂些什么,这份敢骂的勇气,就是“难得”,读来也是痛快,直把他的贵介公子一切全不放在眼里的骄横个性快笔速描出来。写升平公主则不似郭暧,公主不知回骂,而是用一恚一啼一奔一奏,把帝王之女又骄又气的意 态神情活脱脱画于纸上,堂堂大唐公主,何曾受过这等委屈,不到圣驾面前参你一本,更待何如!不然又哪里表现得出是金枝玉叶呢?接下来写代宗对爱女的一番话却真正触到了自己的伤心处,黯 然神伤之际,亦使读者浮生联想,恍然盛唐旧貌又浮眼前。代宗后来又自嘲以解,前后结合,把其心情,环境,及代宗身上的优劣之处全都恰到好处地体现了出来。作者刻划郭子仪,则用了一连串的行动,先是“拘暧”,接着“自诣朝堂待罪”,最后是“杖暧”,把这位老臣正直做人的忠义品性及内见罪于皇上而诚惶诚恐的情状在读者面前一展无余,更使之与其子的行为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他的个性特征。

在这么短的篇幅内,不仅写出丰富的故事情节,而且又刻划出如此生动的人物形象,实在是很难得的。

这则小故事,明是记宫中杂事,实则反映了以代宗的代表的中晚唐时期人们悲戚的心境。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6 15:06 , Processed in 1.200147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