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封氏闻见录》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140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2-18 0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封氏闻见录》,唐封演撰。该书内容庞杂,牵涉面极广。其中卷九、卷十记录士人轶闻,往往语言简洁而人物个性鲜明,是全书文学性最强的部分,其中个别篇章穿插以富于戏剧性的情节,往往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说。如卷十“务尚” 一条:

     萧诚自务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泎。萧疾其掩已,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萧诣邕云: “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李欣然愿见,萧故迟回 旬日未肯出也。后因论及,李固请见,曰:“许而不出,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不得,惊曰:“前某客来见之,当 被窃去”。李诚以为信矣。萧良久曰:“吾置在某处,遂忘之”。 遽令有出。既至,李寻绎久,不疑其诈,云:“是真迹,平生未见”。在坐者咸以为然。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及见,略开视,置于床上曰:“子细看之,亦未能好”。

      作者很善于制造悬念,萧诚为了使李邕对他的“古帖”深信不 疑,再三逗引他,又再三延宕不出,以示珍贵,他所用的方法每次都不同,但他制造的气氛又都使嗜古的李邕不能不信,结果果不出萧诚所料,李邕的鉴赏力并不象他自己吹嘘的那么高,称“古帖”为“真迹,平生所未见久这一系列情节的安排是很见作者写作小说的才分的,但这篇故事最精彩的还是结尾部分,李邕重读“古帖”,推翻前言,认为“亦未能好”这个结尾,把李邕的嗜古偏见和他那种固执、死要面子的心理状态做了更进一步的揭示和讽刺,虽近于喜剧化的处理,却使这个缺乏真正鉴赏力的鉴赏家形象获得深刻的表现,堪称佳制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6 06:17 , Processed in 0.953100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